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8449605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1086 人次已浏览

    陈晓玲;黄天雯;谭运娟;刘巧梨;桂自珍;

    专科护理质量是评价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评价指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1]。随着医院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因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成为各临床专科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敏感性不高,过度偏重护理技术,不同专科的护理评价在临床护理中依然欠缺[2]。关于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制订和研究也有零星的报道,但也不够系统。本研究以本院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一套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与传统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现将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及实践情况报道如下。项目,项目编号为2011-872;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三届护理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为YH20150208。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55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评价指标评价其护理质量(为采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前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528例(设为观察组),采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其护理质量。对照组,男324例,女233例,

    摘要[ PDF 674.0 KB ] ( 414 ) 2015 ,10 (14): 58-61

  •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1379 人次已浏览

    覃喜香彭铁立刘均英欧阳美丽甘伙烨张寒仙江晟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术患者100例,将2014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并嘱其按时复诊,出院后每个月由责任护士电话回访1次;将2015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与对照组一样,出院后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本研究的延续护理方案,将该方案应用于出院患者护理中。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饮食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和饮食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可提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治疗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服药和饮食依从性。

    摘要[ PDF 4385.0 KB ] ( 230 ) 2017 ,4 (16): 44-49

  •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780 人次已浏览

    吴焰 何晓芳 游莉

    目的初步构建心血管内科(cardiovascular medicine,CME)专科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参考国内护理安全质量(nursing safety quality,NSQ)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和Donabedian提出"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三维质量结构理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CME专科护理安全质量(nursing safety quality,NSQ)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第一轮专家函询的回收率为97.06%(33/34),第二轮专家函询的回收率为94.12%(32/34),有效率均为100.00%;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7与0.879,第一轮专家函询重要性均数为3.50~5.00,标准差为0~0.042,满分频率为34.10%~100.00%;第二轮专家函询重要性均数为3.80~4.70,标准差为0~0.047,满分频率为31.60%~100.00%。第一轮评分结果波动程度大于0.10,存在较低的协调程度,第二轮评分结果波...

    摘要[ PDF 6700.0 KB ] ( 243 ) 2017 ,4 (16): 65-71

  •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902 人次已浏览

    林丽萍; 杨琼曼; 张海容; 郑玲玲; 王盈欢; 肖惠明;

    目的构建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并切实提高眼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中,问卷回收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24、0.850,协调系数分别为0.172、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构建的眼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眼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突出眼科护理专科特点,为眼科护理管理者进行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更多还原

    摘要[ PDF 657.0 KB ] ( 349 ) 2016 ,9 (15): 66-71

  •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专家共识131 人次已浏览

    沈阳希;王萍;陈小俊;罗桂元;龚凤球;李芸;邓晨晖;孙玉勤;郭琴;黎锦燕;曾淑燕;

    目的 制订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专家共识,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实用的日常指导方案。方法 由广东省护理学会手术室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编写组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与筛选,运用英国2017年更新的临床指南研究与系统评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AGREE Ⅱ)及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级别系统(2016版)证据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相关的证据及结合编写组成员意见,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形成初稿,并通过德尔菲法的2轮专家函询与成员投票,对初稿进行深入修订和完善。结果 形成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专家共识:一级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患者安全质量、院感控制质量、药物使用及安全管理质量以及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5项;二级指标包括1项结构指标(手术常用仪器设备管理)及17项过程指标,如输液输血管理、体温管理等;三级指标包括26项过程指标及11项结果指标,如手术期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等。结论 本共识以证据和指南为基础,通过严谨的循证方法构建,兼具操作性与实用性,可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向,以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摘要[ PDF 1.0 KB ] ( 170 ) 2025 ,5 (24): 1-9

  • 基于三维质量模型构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72 人次已浏览

    詹昱新,李素云,喻姣花,欧阳燕,陈婷,褚婕

    目的构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和可量化的标准。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以循证实践为指导,结合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和初始问卷;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结果两轮专家问卷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67%和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6和0.892,判断系数分别为0.934和0.952,熟悉程度系数分别为0.817和0.83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2和0.145。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项即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二级指标14项和三级指标81项。结论构建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可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评价标准。

    摘要[ PDF 0.0 KB ] ( 221 ) 2021 ,5 (20): 1-9

  •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661 人次已浏览

    应波 朱丛丛 杭莺 杨莘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heart care unit,CCU)工作的护理质量客观评价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各层级条目,最终形成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88.89%、100.00%,权威系数为0.858和0.86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CCU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用于评价CCU护理管理质量。

    摘要[ PDF 6710.0 KB ] ( 264 ) 2018 ,5 (17): 1-8

  • 中文发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随机对照试验摘要报告质量评价604 人次已浏览

    张莉 陶贵彦章江琳 虎洁婷 张彩云 张志刚 田金徽

    目的评价中文发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护理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摘要报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主要中文数据库,纳入中文发表TKA护理领域的RCT,依据&quot;摘要CONSORT&quot;的标准评价纳入TKA护理领域的RCT的报告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5.3、Meta-Analyst软件分析摘要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RCT共349篇,评价结果显示:报告中严重报告不足(&lt;30%)的条目有标题(0.6%)、研究对象(26.4%)、结局(15.2%)、随机化(7.2%)、统计方法(0.6%)、招募对象(0.6%)、危害(0.6%)、分析例数(1.7%)、基金资助(11.8%),盲法和试验注册信息在RCT中均未提及。RCT摘要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发表时间、收录的期刊、摘要字数、作者人数和作者单位数。结论 TKA的RCT摘要报告质量从2008年&quot;摘要CONSORT&quot;规范发布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TKA的RCT摘要报告质量存在不足,特别是盲法和试验注册信息报告严重不足。建议加强护理研究人员规范RCT摘要撰写的培训,提高文献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并进行多中心、多作者合作以加深学科的研究和提高其研究水平。

    摘要[ PDF 4804.0 KB ] ( 322 ) 2018 ,7 (17): 1-6

  •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21 人次已浏览

    詹昱新;喻姣花;王莹;李素云;陈怿;汪颖越;刘云访;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住院患者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提升手术患者护理质量。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检索国内外文献,整合临床实践和患者个体需求,分析本院3年内护理质量情况,形成指标条目池。应用德尔菲法对3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各指标内容及重要性,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问卷咨询回收率均为100.00%,权威系数为0.907和0.904,判断系数为0.964和0.969,熟悉系数为0.850和0.83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0和0.300。最终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82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可为住院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监测与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

    摘要[ PDF 1.0 KB ] ( 125 ) 2023 ,2 (22): 10-15

  • 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6 人次已浏览

    王海燕;曹红十;张欣婷;杨静舒;王瑶;王菘煜;段小甜;

    目的 构建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多维度评价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方法 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采用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Joanna Briggs Institute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 database,JBI),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网站,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网站,美国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国际指南协作网,医脉通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SinoMed,CNKI和万方中关于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文献,并根据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型形成初始问卷。通过德尔菲法确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文献质量为A级的5篇,B级6篇。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19/19),专家权威系数0.864,第1、2轮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W分别为0.328、0.392(P<0.01)。最终形成包含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的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论 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可用于评价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质量。

    摘要[ PDF 1.0 KB ] ( 22 ) 2025 ,1 (24): 39-45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