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588424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影响超声波雾化吸入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1705 人次已浏览

    沈曙文;陈国珍;杨芳

    目的了解影响超声波雾化吸入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65例行超声波雾化吸入的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影响超声波雾化吸入效果的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心理因素、雾化量的调节、患者体位的选择、缺氧症状和吸入法的指导等。结果影响超声波雾化吸入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心理因素(76.9%)、患者体位的选择(61.5%)、患者缺氧症状(46.2%)、雾化量的调节(30.8%)和吸入法的指导(30.8%)。结论心理护理与吸入方法的介绍有利于患者正确和主动地配合雾化吸入;正确的卧位和纠正患者缺氧症状可避免吸入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6 (9): 27-28

  • 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在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观察1941 人次已浏览

    卢敏;王红梅;杜敏;牛素桃;袁佳铃;张辉;宋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对16例危重患者行PICC。结果 16例危重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较常规置管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能满足危重患者治疗及抢救的需要,有效提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6 (9): 29-30

  • 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1761 人次已浏览

    谢旖静 张蕊 王淑清

    目的 观察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愈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1 (9): 0-0

  • 自制水囊在无痛食管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中的应用4221 人次已浏览

    邓卫萍; 陈小华; 夏韶华; 曾爱琼; 李杰

    【摘要】 <正>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对于食管隆起性病灶诊断具有重要作用[1]。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超声内镜由于检查时间较长,在清醒状态下检查,患者容易引起呛咳、恶心、呕吐等不适[2]。无痛内镜检查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诊断检查的成功率[3],然 更多还原

    摘要[ PDF 783.0 KB ] ( 227 ) 2013 ,5 (12): 83-83

  • 罂粟碱在解除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穿刺血管痉挛中的应用726 人次已浏览

    摘要[ PDF 409.0 KB ] ( 270 ) 2016 ,8 (15): 59-61

  • 超声胃镜检查前口服链霉蛋白酶对检查清晰度的影响及护理1003 人次已浏览

    李练; 刘倩雯; 黎建军; 冯桂荣; 樊爱群;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检查前口服链霉蛋白酶对检查清晰度的影响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择行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按预约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内镜检查前15~30 min给予常规口服二甲硅油散,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15~30 min给予口服链霉蛋白酶及二甲硅油散。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胃镜检查时胃镜下视野清晰度、胃镜操作时间及患者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超声胃镜检查时视野清晰度、患者恶心呕吐程度、超声胃镜检查时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超声胃镜检查时视野清晰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超声胃镜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超声胃镜检查前应用链霉蛋白霉可以去除胃黏液和泡沫,提高超声内镜的视野清晰度,缩短检查时间和提高患者舒适度。更多还原

    摘要[ PDF 589.0 KB ] ( 350 ) 2016 ,9 (15): 36-39

  •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培训与效果分析915 人次已浏览

    范育英陈林敏何艳李佳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置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系统化培训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常规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系统化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实验组。2个月后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带教老师认为实验组学员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操作技能一次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学员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培训教学模式优于常规培训教学模式,其能明显提高学员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技术及理论知识。

    摘要[ PDF 0.0 KB ] ( 423 ) 2014 ,9 (13): 67-70

  • 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963 人次已浏览

    何佩仪柳建华刘丽兰杜萍卫建宁罗丽燕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肘部血管条件,良好者(即直视或可触及有弹性的肘部静脉)作为对照组(540例),差者﹙即直视或触摸不到肘部静脉﹚为实验组(468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患者通过贵要静脉或肱静脉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下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摘要[ PDF 0.0 KB ] ( 422 ) 2014 ,11 (13): 27-30

  • 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观察1625 人次已浏览

    郭敏 李静 余晋涛 黎月英 陈雪梅 卢惠民 欧阳惠燕 冯锦珊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l venous catheters,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PICC,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渗血、脱管堵管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患者置管满意度和舒适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4.4%(51/54),高于对照组的74.1%(40/5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8%(6/51),低于对照组的42.5%(17/40);满意度和舒适度分别为94.1%(48/51)、88.2%(45/51),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62.5%(25/40).结论 与常规PICC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其满意度和舒适度.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09 ,11 (8): 0-0

  • 成人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的专家共识520 人次已浏览

    邓亚雯,何志丽,陈传希,米丽,王梅,陈玉英,白利平,卫政登,高明榕,张小燕,成守珍

    目的 形成《成人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超声引导下鼻腔管置管操作流程。方法 查阅国内外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的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医疗护理专家的工作经验,形成初版《共识》;通过2轮专家咨询,进行整理和修改,形成终版《共识》。结果 《共识》的内容覆盖了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的各环节,包括鼻肠管置管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人员资质要求、隔离与防护要求、置管前准备、置管过程、置管后护理及位置判断。结论 《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实施成人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提供临床指导,使护士在操作时有据可循,从而提高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

    摘要[ PDF 0.0 KB ] ( 144 ) 2022 ,10 (21): 1-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