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831323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痛苦筛查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87 人次已浏览

    吴衍娴;刘艺;张珍;王小艳;吴悦;谭江红;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痛苦筛查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根据“6S”金字塔模型,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UpToDate、美国指南网、美国国立综合癌症指南网、英国国立指南网、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世界伤口造口失禁委员会网站、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网站、中国医脉通指南网、中华护理学会网站关于结直肠癌造口心理痛苦筛查与管理的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2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及证据提取,与循证小组共同进行证据核对及整合。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4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4篇Meta分析及3篇系统评价。包括筛查时机(1条)、筛查工具(1条)、筛查内容(3条)、药物干预(3条)、自我管理(3条)、心理支持(5条)、健康宣教(2条)7个类别,共18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痛苦筛查及管理全面、科学,可为医护人员开展患者心理痛苦预防和护理提供循证依据。临床应用时,需结合科室、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制订科学的管理方案。

    摘要[ PDF 1.0 KB ] ( 69 ) 2025 ,2 (24): 74-82

  • 国内外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49 人次已浏览

    韩广雪,胡晓双,刘金凤,徐秀莲,

    摘要[ PDF 1.0 KB ] ( 134 ) 2024 ,11 (23): 73-78

  • 结直肠癌术后临时性肠造口患者院外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52 人次已浏览

    周维云,向霞,刘浩,邓建中,廖渭,李国新,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临时性肠造口患者院外自我管理过程中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10月行结直肠癌术后出院的11例临时性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NVivo12软件和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影响临时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的主题有4个与副主题8个: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欠缺与学习意愿低(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欠缺,患者不愿意主动学习造口自我护理技能),患者对造口生活适应困难(患者对造口带来的日常生活变化难以适应,患者期望医护人员能提供生活建议),患者心理社会支持不足(患者对造口生活存在负性情绪,患者来源于家人、朋友、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不足),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管理的期望与实际效果存在差距(延续性护理服务效果不佳,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有较高期望)。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临时性肠造口患者的院外自我管理技能仍有待改善,可从护理技能教育、日常生活建议、心理支持、延续性服务等制订策略进行干预,以便提高其对造口的自我管理水平。

    摘要[ PDF 1.0 KB ] ( 72 ) 2024 ,11 (23): 33-38

  •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体面劳动感知对人文执业能力的影响135 人次已浏览

    杨妮妮;冀研研;赵丹妮;胡冠鑫;唐华;李肖亮;

    目的 了解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wound,ostomy and continence nurse,WOCN)体面劳动感知与人文执业能力的现状,探讨体面劳动感知对WOCN人文执业能力的影响程度,为提升WOCN人文执业能力的管理对策提供借鉴。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2024年3月—6月选择陕西省32所医院的224名WOCN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体面劳动感知量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体面劳动感知与人文执业能力的相关性,并采用多重分层线性回归分析体面劳动感知对WOCN人文执业能力的影响。结果 211名WOCN完成研究。WOCN体面劳动感知得分(60.24±16.43)分,人文执业能力得分(108.95±24.68)分。WOCN体面劳动感知与人文执业能力呈正相关(r=0.391,P<0.05)。体面劳动感知、年龄、职称、职务、工作年限是WOCN人文执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01),共同解释其56.80%的变异,其中体面劳动感知占比20.60%。结论 WOCN体面劳动感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人文执业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医院管理者可通过加强WOCN对体面劳动的感知程度,激发护士的积极情绪,并重点关注职业成长阶段的护士,进一步提升WOCN人文执业能力。

    摘要[ PDF 1.0 KB ] ( 107 ) 2024 ,10 (23): 30-36

  • 基于希望理论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49 人次已浏览

    王大元;姚翠;赵云;

    目的 探讨基于希望理论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行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的10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盆底肌功能锻炼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希望理论的盆底肌功能锻炼方案,分别在术后在1个月和3个月评估患者肛门功能,于干预前及术后3个月评估患自我护理能力者、希望水平。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肛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12.1±2.4)分vs.(13.9±2.2)分,t=-3.987,P<0.001;术后3个月:(5.8±1.4)分vs(7.3±1.7)分,t=-4.912,P<0.001]。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差值及希望水平总分差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3.5)分vs(12.3±1.6)分,t=26.796,P<0.001],[(7.4±0.3)分vs(2.0±0.4)分,t=77.881,P<0.001]。结论 基于希望理论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改善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并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希望水平。

    摘要[ PDF 1.0 KB ] ( 70 ) 2024 ,8 (23): 56-62

  • 肠造口患者社会参与真实感受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66 人次已浏览

    张婷婷;周奕竺;徐聪;王冰;

    目的 探讨肠造口患者社会参与真实体验和内心感受,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本院10例肠造口术后出院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归纳整理,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和8个亚标题:社交心理障碍(病耻感、造口相关性焦虑与担忧),社会参与度低(社交积极性低、人际关系疏离、社交增加经济负担),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应对方式消极、造口护理操作技能不足、造口信息利用不足)。结论 肠造口患者社会参与面临多种困难并缺乏相应支持,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住院期间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正向引导,做好肠造口健康科普和造口操作技能培训,出院后提供高质量的延续性护理,提供问题咨询渠道及增加心理、社会支持,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 PDF 1.0 KB ] ( 162 ) 2024 ,5 (23): 51-56

  • 肠造口患者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119 人次已浏览

    何红叶;俞士卉;胡少华;苏丽华;方玲;祝青青;

    摘要[ PDF 1.0 KB ] ( 46 ) 2023 ,5 (22): 80-86

  • 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潜在剖面分析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差异比较94 人次已浏览

    李倩儿;赵莉;曾豪洁;罗敏;范艺禧;谢垚;

    目的 探究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的潜在类别,并探讨各类别与其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2021年1月至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充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胃肠外科住院首次行肠造口术的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hines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C-PTGI)及中文版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G)对其进行调查。采用Mplus8.3软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运用方差分析探究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在不同创伤后成长潜在类别间的得分差异。结果 经潜在类别分析,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是低水平创伤后成长组(65.35%)、中水平创伤后成长组(25.89%)、高水平创伤后成长组(8.76%)。3个潜在类别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8,P<0.05)。结论 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可分为3个类别,不同创伤后成长类别的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存在差异,需基于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同质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摘要[ PDF 1.0 KB ] ( 46 ) 2023 ,5 (22): 17-22

  • 首次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自我照护经历的质性研究133 人次已浏览

    温绣蔺;李小妹;辛霞;丁雪梅;乔莉娜;金鲜珍;周光霞;李晨陆;屈展;樊慧;

    目的了解肠造口患者在手术后早期自我照护经历的内心真实感受,探讨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为制订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本院行过肠造口术后1月内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四个主题包括患者自护能力有限、生理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家庭支持为主,缺乏社会支持。结论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造口适应能力与参与造口自我护理的时间早晚、程度相关,医务人员应个体评估,重视患者心理反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才能有效帮助患者自我调整,接受造口,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 PDF 1.0 KB ] ( 44 ) 2019 ,12 (18): 42-47

  • 术后5年以上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存体验的现象学研究401 人次已浏览

    樊慧,汪静容,赵小菊,陈婷,张婷婷,乔莉娜,金鲜珍

    目的 深入了解术后生存5年以上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存体验,剖析其长期生存的内在动力,为制定干预方案及促进患者居家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永久性肠造口术后5年以上的12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按照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整理及归纳。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1)复杂情绪反应;(2)感恩社会支持;(3)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完善;(4)重新定义生命价值;(5)健康规律生活方式的形成。结论 术后5年以上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需求,护士应密切关注此类患者的心理变化,重视其主诉和生存感受,同时引导其采取积极正向的行为方式,重视居家自我护理技能培训,提高其生存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38 ) 2022 ,12 (21): 28-32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