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例儿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210 人次已浏览
费迎春;黄利娥;邵君丽;赵纳;
目的 探讨4例儿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发生断裂的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2011年3月—2023年1月本科室共植入应用输液港319例,其中4例患儿发生导管断裂,发生率1.3%,4例患儿断裂的输液港均经手术完整取出;对导管发生断裂的原因、识别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病例1导管断裂位置距离港座6cm,断裂的导管未发生移位;病例2在距离港座7cm处发现导管呈线状裂纹,外观完整无断裂,推注液体时可见裂纹处有液体溢出;病例3导管断裂位置距离港座11cm,断裂的导管未发生移位;病例4导管断裂位置距离港座1cm处,且断裂后导管沿右心房-右肺动脉-右下肺动脉发生移位。输液港导管断裂原因:病例1、3、4有频繁且长时间的颈部、上肢肢体活动;病例2输液港维护不当。输液港拔除术后,病例1、2、4患儿因原发病需继续住院治疗,病例3术后第2天出院。结论 导管断裂是输液港临床维护及使用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医护人员应重视输液港规范化操作与维护、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其是保障患儿输液港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
摘要[ PDF 1.0 KB ] ( 129 ) 2024 ,2 (23): 47-51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中的研究进展534 人次已浏览
谢琼 蔡敏 方少梅 叶诗敏
<正>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是一种能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由静脉导管和穿刺座两部分构成。自1982年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NIEDERHUBER等[1]首次提出并开展IVAP以来,该方法已被常规应用于输注化疗药物、肠外营养、血制品、抗生素及止痛剂。文献报道[2],美国每年约有500万例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其中IVAP占很大部分。而德国在2010年新确诊为肿瘤的患者约为477 300例,同年置入IVAP约125 790次并呈不断上升趋势[3]。相
摘要[ PDF 4745.0 KB ] ( 249 ) 2018 ,1 (17): 64-68
-
不同中心静脉输液途径对乳腺癌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1293 人次已浏览
于瑞陈利芬唐鹏琳周雪梅莫雄飞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乳腺癌患者合适的中心静脉输液途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409例,将植入VPA的191例设为VPA组,植入PICC的218例设为PICC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PA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ICC组患者(P0.05)。结论VPA具有安全、舒适的优点,是乳腺癌患者静脉输液的理想途径。
摘要[ PDF 0.0 KB ] ( 383 ) 2014 ,8 (13): 40-43
-
8例卵巢癌终末期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1171 人次已浏览
张东颖薄海欣李颖
目的探讨卵巢癌终末期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卵巢癌终末期患者放置输液港,并配合做好护理工作。结果 8例卵巢癌终末期患者埋置输液港期间未发生感染、漏液、渗液、堵管及针尖移位等现象。结论卵巢癌终末期患者抵抗力低下,其埋置输液港感染风险大,护理难度高,个体化护理方案并注重维护可以确保卵巢癌终末期患者输液港安全使用。
摘要[ PDF 0.0 KB ] ( 370 ) 2014 ,10 (13): 51-53
-
两种静脉输液拔针法的效果比较1386 人次已浏览
方小君陈旭芬林彬群李琼妹吴庆珠蔡慕妍
目的探讨传统静脉输液拔针法与改良静脉输液拔针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静脉输液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输液255例次)和改良组50例(输液255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拔针法,改良组采用改良拔针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疼痛和皮下瘀血或穿刺点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静脉拔针法可降低静脉输液拔针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286 ) 2013 ,5 (12): 47-48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1182 人次已浏览
孔秋焕刘玉珊冯艳丹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46例肿瘤患者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 246例患者均为一次性成功植入输液港。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和导管滑脱。并发血栓8例、感染6例、渗漏和堵塞各1例共16例,经处理1例继续使用输液港,15例经对症处理后拔除输液港。结论做好血栓、感染、渗漏和堵塞等预防措施对提高输液港维护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393 ) 2013 ,10 (12): 39-41
-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1096 人次已浏览
徐永能卢少萍黄巧林建华房惠敏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调查分析160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情况,分析导致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制订并落实持续质量整改措施,评价落实效果。结果 CQI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由原来的6.40%下降到2.57%,患者满意度由90.00%提高到97.50%。结论采用CQI方法,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摘要[ PDF 0.0 KB ] ( 389 ) 2013 ,12 (12): 66-68
-
静脉治疗肿瘤患者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12773 人次已浏览
师佳佳; 盛小燕; 曹文静; 蔡文智
【摘要】 目的了解静脉治疗肿瘤患者选择血管通路装置的现状和探讨患者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州市三家三甲医院肿瘤科的376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患者意愿、血管部位穿刺情况、通路使用情况、症状困扰、临床情况6个维度41个条目。结果选用外周静脉输液装置的患者124例(33.0%);选用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患者252例(67.0%)。患者的付费方式、穿刺静脉的血管条件、诊断分期、医生决策、导管的预期留置时间是影响患者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主要因素。结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低收入者报销的比例,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增加患者对输液装置的认识,从而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血管通路。
摘要[ PDF 1182.0 KB ] ( 511 ) 2013 ,5 (12): 1-6
-
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配制及静脉穿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1762 人次已浏览
冯丽婵
目的 了解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配制及静脉穿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对策,以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380例次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配制及静脉穿刺过程中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结果 药物配制过程中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为:微粒污染(30.6%)、环境不符合标准(16.8%)、操作不当(12.6%);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为:没有落实查对制度(20.4%)、服务态度欠佳(14.2%)、操作不当(5.4%).结论 加强静脉输液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确保患儿的治疗得以安全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0 (9): 0-0
-
两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比较1656 人次已浏览
成幼林 罗敏 周新伏 胡招群 欧阳庆 成放群 李佳元
目的 探讨两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和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静脉输液和采血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对照组采用棉签按压拔针法.观察两组拔针效果.结果 非按压抬高拔针法穿刺点止血所需的时间为30-90 s.平均(56.3±1.2)s,棉签按压拔针法为180-300 s,平均(203.0±26.0)s;非按压抬高拔针法穿刺点出血有7例,出血率为14.0%.棉签按压拔针法穿刺点出血有21例,出血率为42.0%;非按压抬高拔针法无1例发生皮下出血,出血率为0.0%,棉签按压拔针法有6例发生皮下出血,出血率为12.0%,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按压抬高拔针法止血效果优于棉签按压拔针法.结论 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可明显减少穿刺部位出血,缩短按压止血时间,避免皮下血肿、淤点、淤斑的形成,有效保护患儿的血管,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0 (9):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