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8169950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围手术期口渴不适量表的汉化及其在麻醉复苏室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106 人次已浏览

    刘云访;兰星;孙翠翠;张静;

    目的 汉化围手术期口渴不适量表(perioperative thirst discomfort scale,PTDS),并检验其在我国麻醉复苏室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通过Brislin翻译模型翻译原量表,根据跨文化调试和预调查修订量表内容,形成中文版PTDS。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个院区共392例麻醉复苏室的患者进行测试,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 该量表共5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089%。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7,折半信度为0.92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33,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833~1.000,与患者口渴程度数字评定量表比较,校标关联效度为0.833(P<0.001)。结论 中文版围手术期口渴不适量表在麻醉复苏室患者中信效度良好,对评估我国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口渴程度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意义。

    摘要[ PDF 1.0 KB ] ( 445 ) 2023 ,9 (22): 66-71

  •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构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96 人次已浏览

    甘恬田;朱琼芳;江楠;龚凤球;李素萍;姚晓琴;马巧梅;

    目的 构建本土化、科学可靠的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标准化工具。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依据,基于循证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制订函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14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8~0.235、0.267~0.316、0.364~0.386(均P3.50、变异系数<0.25。结论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可为PACU护理质量的管理提供科学性、可靠性、可操行性较强的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46 ) 2023 ,3 (22): 33-39

  • 我国麻醉科护士在职培训的研究进展190 人次已浏览

    李骏,邓述华,李葆华

    &lt;正&gt;自2009年在第七次全国麻醉与复苏进展学术交流会上,专家共识确立开展麻醉护理继续教育,进行麻醉护士资格培训与认证重点工作。近10年的时间,如何培养一支专科素养高、技术硬的麻醉护士团队一直是麻醉护理同仁探索的方向。特别是2017年-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三年颁布关于加强麻醉医疗服务建设等政策性文件,均明确提出建设发展麻醉护理队伍,并对麻醉科护士的岗位设置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2]。在职培训是国内快速大量培养合格的临床麻醉科护士的重要手段,经系统培训教育的麻醉科护士既能满足麻醉医疗发展需要,

    摘要[ PDF 0.0 KB ] ( 86 ) 2021 ,11 (20): 69-72

  • 父母语音唤醒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304 人次已浏览

    张丽花,李德勇

    目的探讨父母语音唤醒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降低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患儿苏醒期质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0例全麻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00例。对照组采用护士语言唤醒,试验组采用父母语音唤醒。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 PAED)、躁动发生率、术后躁动发生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结果试验组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两组术后躁动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对全麻苏醒期患儿实施父母语音唤醒,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204 ) 2020 ,4 (19): 21-24

  • 麻醉诱导期不同预保温措施对胃肠开腹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体温的影响308 人次已浏览

    李桂芝,李燕,刘燕,刘春宏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不同预保温措施对胃肠开腹手术老年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选择在本院住院择期行全身麻醉胃肠开腹手术患者60例,按照手术先后次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期使用充气保温毯进行预保温20min;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采用普通盖被覆盖保温20min,两组术中均采用充气式暖风机持续保温。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及手术开始后30min、60min、90min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及观察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体温值的组内效应检验,F=15.915,P&lt;0.001;组间效应检验F=510.253,P&lt;0.001;组间和组内交互效应检验,F=4.588,P=0.013。对照组各时间点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80,P&lt;0.001),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值较醉诱导开始及手术开始后30min、60min、90min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004,-61.949,-50.053,-44.058,均P&lt;0.001)。观察组各时间点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6,P=0.673)。观察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更加稳定。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6.67%(χ2=4.356,P=0.037)。结论胃肠开腹手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应用充气保温毯预保温,有助于保持患者围术期体温相对稳定,降低低体温发生率。

    摘要[ PDF 0.0 KB ] ( 160 ) 2020 ,1 (19): 34-38

  •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麻醉科护士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398 人次已浏览

    刘敏 敬洁 张平

    目的探讨一套科学、规范、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麻醉科护士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方法以胜任力理论为指导,通过岗位分析,采用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构建一套适合麻醉科护士岗位培训的课程体系,包括培训项目,培训课时、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等。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专家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Cr=0.804,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502~0.716。最终确定包括10个培训项目,70项培训内容,90节课时,5种培训方式。其设置麻醉科护士岗位培训项目和学时、授课方式、课程内容。结论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麻醉科护士岗位培训课程设置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能满足临床工作需求,为麻醉科护士快速胜任临床工作和规范培训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摘要[ PDF 4319.0 KB ] ( 186 ) 2019 ,6 (18): 65-71

  • 基于不同年龄心理特点的兴趣诱导对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的影响687 人次已浏览

    郭履平 欧高文 黄丽明 陈乃梅 陈雪燕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年龄心理特点的兴趣诱导对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择期手术的182例3~14岁患儿,其中3~6岁60例,7~10岁62例,11~14岁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3~6岁各30例,7~10岁各31例,11~14岁30例。两组患儿术前均进行常规访视;麻醉诱导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针对患儿各年龄段不同心理特点实施兴趣诱导,比较3~6岁、7~10岁、11~14岁3个年龄段的患儿围手术期麻醉诱导合作度。结果试验组3~6岁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得分为(4.87±2.96)分,对照组患儿得分为(6.18±2.37)分;试验组7~10岁患儿得分为(3.06±2.64)分,对照组患儿得分为(4.32±2.96)分;试验组11~14岁患儿得分为(1.03±1.24)分,对照组患儿得分为(2.63±2.09)分,试验组3个年龄段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lt;0.05)。试验组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不同年龄心理特点的兴趣诱导能有效提高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

    摘要[ PDF 3378.0 KB ] ( 277 ) 2019 ,5 (18): 53-56

  • 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在手术麻醉中心药品管理中的实践及效果1981 人次已浏览

    朱琼芳 黄哲燕 许淼 康玉博 马巧梅 刘石带 龚凤球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在手术麻醉中心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组建流程管理小组,对手术麻醉中心药品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关键问题,对原有管理方式实施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比较实施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前后麻醉医师工作效率、满意度、安全隐患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施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后,麻醉医师工作效率及满意度均较实施前高(均P&lt;0.001);麻醉医师取错药、用错药发生率均较实施前低(均P&lt;0.001),其隐患经核查均得到避免。结论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可帮助手术麻醉中心管理者找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药品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确保了麻醉药品使用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准确性

    摘要[ PDF 4711.0 KB ] ( 491 ) 2019 ,11 (18): 63-68

  • 患儿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对学龄前患儿及其父母的影响666 人次已浏览

    陈柳云 丁丽英 陈小俊 姚典业 吴耀业 谢丽洪 欧阳秋怡 王萍 龚凤球

    目的探讨患儿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对学龄前患儿及其父母的影响,提高麻醉诱导安全性及降低患儿及其父母不良情绪。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选取本院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3~7岁学龄前患儿400例及其父母400名,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儿术前及麻醉诱导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麻醉诱导期实施父母陪伴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及其父母术前1d、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焦虑情况及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躁动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率、麻醉费用、麻醉诱导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及患儿父母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及其父母术前1d、等待手术时焦虑得分及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均P&gt;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及其父母麻醉诱导时焦虑得分及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躁动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率、麻醉费用、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均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及其父母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及患儿父母满意度比较,均P&lt;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学龄前手术麻醉诱导期患儿中实施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可稳定患儿及其父母不良情绪,并可保障患儿安全度过麻醉诱导期,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提高麻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5379.0 KB ] ( 246 ) 2018 ,11 (17): 34-39

  • 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产妇不同体位干预的效果观察524 人次已浏览

    钟影 汤琼瑶 薛祥庆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不同体位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分别于剖宫产术中采用平卧体位、左侧斜卧30°体位、左侧斜卧30°并抬高床尾15°体位。比较各组产妇术前和麻醉后20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碱使用率的差异。结果 3组产妇麻醉后20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其中C组心率较A组和B组低(P&lt;0.05),C组平均动脉压较A组和B组高(P&lt;0.05)。3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和麻黄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其中低血压发生率A组较B组和C组高,麻黄素使用率A组较B组和C组高。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采取左侧斜卧30°并抬高床尾15°体位可获得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摘要[ PDF 2775.0 KB ] ( 229 ) 2018 ,7 (17): 45-48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