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8452787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麻醉结合心理干预对行皮肤疣冷冻治疗患者的影响2388 人次已浏览

    冯占芹; 万筱丽; 伍露娜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浅表麻醉结合心理干预对行皮肤疣冷冻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以笑脸法和自我感觉评价法观察复方利多卡因对不同皮肤组织局部浅表麻醉后治疗过程的疼痛程度,同时开展心理干预,以手指法观察冷冻术前后患者恐惧心理的变化。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面部、手足、胸部、颈/腋下、会阴部等体表部位均显示较好的局麻效果,不同体表部位的麻醉效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麻醉结合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恐惧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具有良好的局麻效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麻醉结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皮肤疣冷冻治疗患者的恐惧心理。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5 (9): 34-35

  • 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的效果观察2536 人次已浏览

    余春香 马金红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产妇均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组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对照组产妇不采用任何镇痛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的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和分娩方式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使产妇清醒地参加自然分娩过程,并为产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疼痛减轻或无痛的分娩过程.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9 (9): 0-0

  • 开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烦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233 人次已浏览

    黄荣杏 温济金 刘宇英 Huang Rongxing Wen Jijin Liu Yuying

    目的 探讨开胸全麻苏醒期患者烦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09年1-12月在本院择期开胸手术患者90例,对在麻醉恢复期发生烦燥的54例患者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护理对策.结果 54例患者出现烦燥,发生率为60.0%,其中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烦躁的有14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的有6例,伤口疼痛的有24例,尿管刺激的有6例,低氧血症的有4例.根据烦躁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对策,患者完全清醒时间为70-240 min,平均为(90.0±12.0)min,全部患者平稳渡过麻醉恢复期.结论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烦躁发生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刺激、麻醉药物残余作用、伤口疼痛、尿管刺激有关.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0 (9): 0-0

  •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转运风险因素评估及对策1826 人次已浏览

    王淑和 黄朵香 Wang Shuhe Huang Duoxiang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术复苏后患者转运风险因素评估及对策.方法 总结分析本院110例全麻术后患者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和交接程序.结果 全身麻醉术复苏后患者安全转运风险因素包括意识不清、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休克、坠床、管道滑脱等.本组患者给予针对性安全转运措施,患者均安全转运.结论 全麻术复苏后患者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血压、呼吸、心律的改变或者因为躁动而发生坠床等意外事件.因此,在转运前医务人员应准确对患者转运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其对确保患者安全转运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1 (9): 0-0

  • 4步序贯培训法在初级麻醉护士培训中的应用997 人次已浏览

    摘要[ PDF 661.0 KB ] ( 327 ) 2016 ,2 (15): 50-53

  • 麻醉苏醒期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1640 人次已浏览

    林晓英乡杰卿黄树珊

    目的探讨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发生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3例在麻醉苏醒期拔除气管导管后发生呼吸道梗阻的患者进行观察护理。结果 13例患者呼吸道梗阻发生原因为舌后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气道分泌物堵塞气道,气管受压。本组患者经及时有效处理后,呼吸道梗阻症状均解除。结论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各种缺氧症状和呼吸系统指标的异常,迅速有效地处理发生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是解除麻醉苏醒期呼吸道梗阻成功的关键。

    摘要[ PDF 0.0 KB ] ( 498 ) 2013 ,8 (12): 38-40

  • 麻醉恢复室入室护理流程的应用1013 人次已浏览

    丁红张红姣肖攀何利君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入室护理流程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建立PACU入室护理流程,内容包括连接呼吸机、连接监护仪、管道交接、皮肤交接等流程和对PACU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结果流程应用前,术后患者入室护理时间从7.0 min降至流程应用后4.0 min,无1例发生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结论 PACU入室护理流程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加强了患者安全。

    摘要[ PDF 0.0 KB ] ( 564 ) 2014 ,1 (13): 53-55

  • 右美托咪啶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中的应用1096 人次已浏览

    王琦;丁登峰;李亚丽;高雅静;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是鼻外科学一项新的技术,在清除病变的基础上,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正常的解剖结构和黏膜,维系鼻腔和鼻窦基本的生理功能[1]。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鼻腔因填塞膨胀海绵而不通,口咽部残存血液和分泌物,需进行吸痰,由于吸痰刺激以及疼痛使患者出现躁动等反应。研究显示[2],应用右美托咪啶可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9月对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于手术结束前采用右美托咪啶静脉输注,使患者处于较安静状态,顺利渡过麻醉复苏期。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1月~2013年9月选择在本院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40例。入选标准:择期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初次手术;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意识、精神正常。排除标准: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高血压、冠心病、精神障碍患者。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8~40岁,平均(32.4±9.8)岁。体重50~70 kg,平均(59.7±11.7)kg。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85.9±14.5)min。1.2方法患者

    摘要[ PDF 0.0 KB ] ( 269 ) 2015 ,6 (14): 44-46

  • 体位图片解释法在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2242 人次已浏览

    陈筱萍 Chen Xiaoping

    目的 探讨体位图片解释法在硬膜外麻醉患者体位摆放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本院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体位图片解释法协助患者摆放麻醉体位,对照组仅采用口述解释法指导患者摆放麻醉体位.比较两组患者硬膜外麻醉体位配合程度和护士解释所需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体位摆放配合度及护士解释所需时间方面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而护士解释所需的时间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位图片解释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硬膜外麻醉体位配合程度,缩短护士解释所需时间,从而间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09 ,11 (8): 0-0

  • 胰腺癌患者全身麻醉苏醒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14 人次已浏览

    张敏;邹旗;王星钧;刘双源;葛经武;

    目的 探讨胰腺癌手术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构建苏醒延迟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能。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全身麻醉下胰腺癌手术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9月—12月208例患者作为建模组,2024年1月—2月92例患者作为验证组,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手术患者麻醉苏醒延迟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结果 年龄>60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复合区域阻滞麻醉、补救镇痛是胰腺癌患者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均P0.05)。建模组与验证组一致性指数(C-指数)分别为0.807和0.841,建模组与验证组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7(95%CI:0.738~0.876)和0.841(95%CI:0.742~0.940),两组校准曲线均接近理想曲线。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22 ) 2025 ,4 (24): 8-14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