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C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2 人次已浏览
周晓倩,王芬,李素云,刘芳丽,曲莲莲,熊啸
目的 构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指标,为评价 PICC 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函询法对 18 名静脉治疗领域专家进行 2 轮专家咨询,确定 PICC 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结果 对 18 名专家进行 2 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 100.00%;第 2 轮专家权威系数为 0.94,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 Kendall 协调系数 W 分别为 0.388、0.257 和 0.159(均 P<0.001),构建的 PICC 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包括 4 项一级指标(健康评估、专业技能操作、临床护理和教学科研),共 11 项二级指标(病史采集、穿刺部位及导管的选择、职业防护、专科护理操作技术、PICC 静脉安全评估与管理、急救护理技能、健康指导、教育咨询、沟通协作、教学指导、护理科研应用与专业发展),和 47 项三级指标。第 2 轮指标重要性 4.56~5.00 分、可观察性 4.50~4.94 分和反映对应的核心胜任力 4.61~5.00 分。结论 该研究形成的 PICC 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可为评价 PICC 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133 ) 2024 ,12 (23): 41-48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ICU护士噪声管理行为意向的质性研究71 人次已浏览
叶旭阳,徐玉兰,王亚玲,王爽,王莹,陈爽,汪朕宇,曾令丹,
目的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噪声管理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为ICU噪声管理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7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主题。结果 共获得3个主题及9个亚主题,包括ICU护士行为态度不同(积极控制噪声来源、消极应对噪声管理);多方主观规范驱动(噪声暴露后主动管理、患方诉求推动、团队提醒监督)及知觉行为控制受限(噪声管理制度待完善、缺乏噪声管理相关知识、工作情境复杂而忽略噪声管理、缺少噪声管理培训)。结论 ICU护士对噪声管理总体持积极态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较多挑战。ICU护理人员应提高对噪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完善相关制度,开展噪声管理相关培训,制定系统、全面、可持续的噪声管理策略,以降低ICU噪声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摘要[ PDF 1.0 KB ] ( 79 ) 2024 ,11 (23): 39-45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的影响79 人次已浏览
马婕;邢依娜;周庆;邓白薇;
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时间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认知功各维度得分,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PDF 1.0 KB ] ( 147 ) 2024 ,5 (23): 37-43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气道廓清治疗的循证护理实践99 人次已浏览
胡梦阳;黄海燕;吴小杰;尤婷;吴为;李菠;郝彬;米元元;
目的 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最佳证据向临床实践转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总结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的最佳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分析和专业判断,按照审查指标的可操作、可测量、可理解原则,制定11条审查指标进行临床基线审查,依据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构建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的变革策略并实施;选取2022年9月—12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72例住院患者及所在科室3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9月—10月为循证护理实践前期(36例患者、30名护理人员,采用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常规护理方法),2022年11月—12月为循证护理实践后期(36例患者、30名护理人员,采用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循证护理实践)。比较循证护理实践前后ICU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护理人员气道廓清知识认知水平及审查指标执行率。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研究。实施循证护理实践后,ICU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从(4.94±1.66)分降至(4.14±1.68)分;护理人员气道廓清治疗知识问卷得分从(49.17±9.38)分提升至(82.17±10.56)分;循证护理实践前11条审查指标执行率在0~80.00%范围,循证护理实践后11条审查指标执行率在96.67%~100.00%,循证护理实践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实践,可降低ICU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提高护理人员气道廓清知识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 PDF 1.0 KB ] ( 456 ) 2023 ,12 (22): 1-8
-
围手术期口渴不适量表的汉化及其在麻醉复苏室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84 人次已浏览
刘云访;兰星;孙翠翠;张静;
目的 汉化围手术期口渴不适量表(perioperative thirst discomfort scale,PTDS),并检验其在我国麻醉复苏室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通过Brislin翻译模型翻译原量表,根据跨文化调试和预调查修订量表内容,形成中文版PTDS。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个院区共392例麻醉复苏室的患者进行测试,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 该量表共5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089%。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7,折半信度为0.92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33,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833~1.000,与患者口渴程度数字评定量表比较,校标关联效度为0.833(P<0.001)。结论 中文版围手术期口渴不适量表在麻醉复苏室患者中信效度良好,对评估我国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口渴程度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意义。
摘要[ PDF 1.0 KB ] ( 434 ) 2023 ,9 (22): 66-71
-
我国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服务实践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103 人次已浏览
姚瑞山;陈园园;万佳;胡德英;代艺;方云;
目的 分析归纳我国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服务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完善安宁疗护临床服务、解决临床实践困境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CINAHL,ProQues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2年10月收录的关于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服务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7)评价文献及汇集性Meta整合方法整合研究结果。结果 共纳入文献16篇,提炼出52个结果,形成8个类别,汇总成3个整合结果:患者和家属安宁疗护服务需求,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服务胜任力,阻碍安宁疗护服务临床实践的因素。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服务面临诸多困扰,需增强服务核心能力并合理调适负面影响,以准确识别与满足患者及家属个体化需求。同时政策与医疗卫生机构需从多方面加强支持,促进安宁疗护服务临床实践的发展。
摘要[ PDF 1.0 KB ] ( 40 ) 2023 ,4 (22): 71-79
-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86 人次已浏览
詹昱新;喻姣花;王莹;李素云;陈怿;汪颖越;刘云访;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住院患者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提升手术患者护理质量。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检索国内外文献,整合临床实践和患者个体需求,分析本院3年内护理质量情况,形成指标条目池。应用德尔菲法对3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各指标内容及重要性,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问卷咨询回收率均为100.00%,权威系数为0.907和0.904,判断系数为0.964和0.969,熟悉系数为0.850和0.83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0和0.300。最终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82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可为住院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监测与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
摘要[ PDF 1.0 KB ] ( 73 ) 2023 ,2 (22): 10-15
-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自我护理问卷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506 人次已浏览
王崴崴;喻姣花;詹昱新;马玉;廖袁钰;陈婷;周慧敏;程迪;刘珊;
目的 编制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自我护理问卷,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为临床提供一种评估工具。方法2022年7月—2023年4月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框架,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确定问卷条目池,选择全国8个省市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3个领域的15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该问卷进行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问卷初稿;2023年5月—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分别选取湖北省和河南省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44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进行2次问卷调查,测评其信度与效度。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性系数分别为93.75%和93.33%,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6和0.90,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130和0.379,第1轮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数为4.33~4.93,变异系数为0.05~0.19,满分率为53.33%~93.33%;第2轮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数为2.86~4.93,变异系数为0.05~0.36,满分率为7.14%~92.86%。2次调查421例患者完成研究,问卷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43,折半信度为0.824;问卷总体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ale-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S-CVI)为0.912,问卷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tem-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I-CVI)为0.857~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919,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4671.724(P<0.00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15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修正后模型适配良好。经信度、效度检验后形成包含知识维度9个条目、态度维度6个条目、行为维度18个条目共33个条目的正式版问卷。结论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自我护理问卷具有良好信度、效度,适用于评估我国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摘要[ PDF 1.0 KB ] ( 219 ) 2024 ,2 (23): 1-10
-
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风险因素的Meta分析319 人次已浏览
柯稳,高兴莲,余文静,方敏,王曾妍,马琼
目的 对成人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和风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明确其低体温发生率和风险因素,为围术期低体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Service System,SinoMed),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INAHL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样本量共3633例,低体温风险因素35个。Meta分析显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43.0%(95%CI:33.0%~53.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手术涉及消化系统、核心体温测量部位是鼻咽部和研究样本量小于<200例的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术中低体温风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年龄[MD=9.25,(1.41,17.09),P=0.02]、术前基线核心体温[MD=-0.60,(-0.66,-0.54),P<0.001]、术中静脉输液量[MD=263.88,(227.06,300.70),P<0.001]、术中冲洗液量[MD=230.80,(164.26,297.34),P<0.001]和手术时间[MD=24.42,(6.56,42.28),P=0.007]是低体温影响因素;年龄≥60岁[OR=1.60,(1.11,2.31),P=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等级≥III级[OR=1.51,(1.05,2.17),P=0.03]、术中CO2使用总量≥200L[OR=3.53,(2.01,6.18),P<0.001]、术中静脉输液量≥1500mL[OR=3.95,(2.34,6.67),P<0.001]、术中静脉输液量≥2000mL [OR=3.52,(2.01,6.14),P<0.001]、手术时间≥120min [OR=4.32,(3.22,5.81),P<0.001]、手术时间≥150min[OR=5.95,(3.25,10.88),P<0.001]和麻醉时间≥180min[OR=9.75,(5.70,16.69),P<0.001]是低体温危险因素。结论 成人腹部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患者年龄、术前基线体温、术中静脉输液量、术中冲洗液量和手术时间是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临床实践应高度关注老年、Ⅲ级以上麻醉风险、腹腔镜手术中常温CO2使用总量大于200L、静脉输注量大于1500mL、手术时间大于2h或麻醉时间3h以上的手术患者,并实施精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摘要[ PDF 0.0 KB ] ( 112 ) 2022 ,12 (21): 52-61
-
住院患者ICU过渡期护理实践的研究进展375 人次已浏览
詹昱新,喻姣花
<正>ICU过渡期是指患者从ICU转出前准备、转运中及转入普通病房后的过渡阶段[1]。医护患三方在此过渡期间面临诸多风险,如患者病情危重、多重共病和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患者从丰富的监测资源环境过渡至相对更少、甚至缺乏多学科、跨专业的人员和设备环境[2-4],增加了ICU过渡期间并发症、非计划性ICU重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8],
摘要[ PDF 0.0 KB ] ( 202 ) 2022 ,7 (21):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