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6889380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巡回护士床边交接班表的设计及应用1066 人次已浏览

    王曾妍高兴莲袁喜生

    正临床护理工作中,交接班制度是确保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延续性的重要环节[1]。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巡回手术的时间连续性长,术中巡回护士不可避免出现交接班的情况。以往常用口头交班的方式进行,交接班时常出现漏交班、物品不清、贵重耗材丢失、术中器械添加不清等现象。为此,本院手术室于2013年2月根据手术室巡回护士交接班的特点,设计了巡回护士床边交接班表,经实践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摘要[ PDF 0.0 KB ] ( 318 ) 2014 ,12 (13): 78-79

  • 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皮肤合作评估及管理在手术高危压疮患者中的应用671 人次已浏览

    胡娟娟 高兴莲 杨英 马琼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皮肤合作评估及管理在手术高危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6月选择本院收治的实施手术的高危压疮患者709例设为对照组,手术过程护士采用3S压疮风险评估表对手术患者皮肤进行评估及护理,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与与病房护士对患者手术过程皮肤情况进行口头交接班。2016年7月-12月选择本院收治的实施手术的高危压疮患者68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皮肤评估与压疮防护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但术后3S压疮风险评估表一式两份,手术室留存1份,病房护士留存1份,并由手术室护士按评估表内容向病房护士详细交代患者术中皮肤情况,术后共同管理患者术后皮肤。比较两组高危压疮患者术后当时及术后24h、48h、72h内压疮发生率。结果两组高危压疮患者术后当时压疮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高危压疮患者术后24h、48h、72h内压疮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皮肤合作评估及管理在手术高危压疮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患者压疮的发生及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3616.0 KB ] ( 258 ) 2018 ,3 (17): 29-32

  • 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组配式半骨盆假体置换术的手术配合716 人次已浏览

    尹丽 王曾妍

    目的总结9例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组配式半骨盆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骨盆髋臼及周围区肿瘤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9例髋臼及周围区肿瘤患者采用三维图像融合和3D打印技术,术前打印出实体模型,明确肿瘤范围和周围解剖,术前模拟手术,制订详尽术前计划。切除肿瘤后采用个体化定制3D打印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总结手术全过程的配合要点。结果 9例髋臼恶性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短期随访,9例患者均存活,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结论综合利用三维图像融合和3D打印技术精确肿瘤切除和重建范围,个体化定制组配式关节假体是骨盆肿瘤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提前做好术前准备,进行骨科专科护理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手术护理策略,术中做好体位护理,重视无菌操作和无瘤技术,主动采取综合保暖措施,动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密切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摘要[ PDF 843.0 KB ] ( 343 ) 2017 ,10 (16): 46-49

  •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157 人次已浏览

    赵诗雨,高兴莲,张琳娟,马琼,王曾妍,余文静,胡娟娟,沈剑辉

    目的 构建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权重。比较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手术室质量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5.00%与100.00%,权威系数为0.895与0.905,协调系数为0.233与0.244。最终构建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在内的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后手术室手术开台成功率、首台手术准点率、手术间利用率和手术收费明细准确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的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使手术室管理质量向科学、规范化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 PDF 0.0 KB ] ( 79 ) 2022 ,5 (21): 47-53

  • 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风险因素的Meta分析267 人次已浏览

    柯稳,高兴莲,余文静,方敏,王曾妍,马琼

    目的 对成人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和风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明确其低体温发生率和风险因素,为围术期低体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Service System,SinoMed),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INAHL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样本量共3633例,低体温风险因素35个。Meta分析显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43.0%(95%CI:33.0%~53.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手术涉及消化系统、核心体温测量部位是鼻咽部和研究样本量小于<200例的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术中低体温风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年龄[MD=9.25,(1.41,17.09),P=0.02]、术前基线核心体温[MD=-0.60,(-0.66,-0.54),P<0.001]、术中静脉输液量[MD=263.88,(227.06,300.70),P<0.001]、术中冲洗液量[MD=230.80,(164.26,297.34),P<0.001]和手术时间[MD=24.42,(6.56,42.28),P=0.007]是低体温影响因素;年龄≥60岁[OR=1.60,(1.11,2.31),P=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等级≥III级[OR=1.51,(1.05,2.17),P=0.03]、术中CO2使用总量≥200L[OR=3.53,(2.01,6.18),P<0.001]、术中静脉输液量≥1500mL[OR=3.95,(2.34,6.67),P<0.001]、术中静脉输液量≥2000mL [OR=3.52,(2.01,6.14),P<0.001]、手术时间≥120min [OR=4.32,(3.22,5.81),P<0.001]、手术时间≥150min[OR=5.95,(3.25,10.88),P<0.001]和麻醉时间≥180min[OR=9.75,(5.70,16.69),P<0.001]是低体温危险因素。结论 成人腹部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患者年龄、术前基线体温、术中静脉输液量、术中冲洗液量和手术时间是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临床实践应高度关注老年、Ⅲ级以上麻醉风险、腹腔镜手术中常温CO2使用总量大于200L、静脉输注量大于1500mL、手术时间大于2h或麻醉时间3h以上的手术患者,并实施精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摘要[ PDF 0.0 KB ] ( 80 ) 2022 ,12 (21): 52-6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