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痛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80 人次已浏览
吴燕;陆敏敏;张燕楠;
目的 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痛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某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诊或住院的2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炎症性肠病痛苦量表(th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distress scale,IBD-DS)、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进行调查,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3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完成研究。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痛苦(75.8±4.9)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并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婚姻状况、病程、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疾病活动度是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痛苦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1),共同解释其83.6%的变异。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痛苦中等偏低,需重点关注未婚、病程较长、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较低、疾病活动度高的患者,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其疾病痛苦。
摘要[ PDF 1.0 KB ] ( 69 ) 2024 ,8 (23): 40-46
-
多学科协作动态容量管理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效果分析67 人次已浏览
俞剑东;郁艳梅;陈丽华;雷晓玲;
目的 将多学科动态容量管理策略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区一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病区二的6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的动态容量管理。干预时间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限钠饮食行为、心功能、生活质量和再入院率、低钠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限钠饮食行为、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多学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动态容量管理可提高患者限钠饮食依从性,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从而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
摘要[ PDF 1.0 KB ] ( 52 ) 2023 ,3 (22): 15-20
-
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分析1742 人次已浏览
陈晓艳,王娅,李静逸,季晓亮,姚丽萍,孙琴,石慧,吴娟
目的 探讨每日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神经内外科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区一设为试验组和病区二设为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患者按照每日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方案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出院后、出院后1个月时的肌张力、焦虑抑郁和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每日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532 ) 2023 ,1 (22): 27-33
-
快速康复模式下肺癌术后患者症状群的横断面研究314 人次已浏览
于海荣,王晓莉,陈宏林,吴红琴,孙雪梅
目的调查快速康复模式下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的症状群。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便利抽取2020年1月—6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肺癌术后患者222例,使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使用探索性因子对症状群种类进行分析。结果 222例患者术后发生疼痛(96.85%),其次为疲劳乏力(70.72%)、睡眠不安(66.67%)、气短(61.26%)。因子分析显示4个症状群:情绪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疼痛相关症状群、神经症状群。结论快速康复模式下胸腔镜肺癌术后患者存在情绪、消化道、疼痛及神经等多个症状群。护理人员可为快速康复模式下肺癌术后出院患者提供症状群管理依据。
摘要[ PDF 0.0 KB ] ( 137 ) 2020 ,11 (19): 13-18
-
医护联合门诊在提高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341 人次已浏览
陈丽华,吴晓晖,陈子微,秦玲,季云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门诊在提高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28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按照门诊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医生门诊治疗及管理,试验组患者采用医护联合门诊干预,1名医生和1名护士共用1个诊室联合门诊,对患者进行诊治宣教以及定期随访,干预时间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后抗凝治疗依从性、出血和栓塞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服药饮食控制和复诊检查等维度及总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栓塞以及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门诊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采用医护联合门诊,可提高抗凝治疗患者依从性,减少出血和栓塞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176 ) 2020 ,7 (19): 50-54
-
神经内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的现状及特征的调查分析552 人次已浏览
陈晓艳 卢丽华 曹玲 张晓梅 吴小波 李静逸 陆凤英 吴娟
目的了解神经重症监护室身体约束的使用现状,分析影响患者约束的患者自身因素,为规范临床护士身体约束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8月至11月对本院神经内外科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28例患者中103例受到身体约束,神经监护室总体身体约束率为80.5%,以双上肢约束为主(73.8%),护士约束理由以预防患者意外拔管为主(40.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科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高、住院时间越长和有高危管道的患者接受身体约束可能性更高。结论神经重症监护室约束使用率较高,ICU护士需对入科患者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进行早期科学评估和决策,以促进约束的合理使用。
摘要[ PDF 3928.0 KB ] ( 285 ) 2019 ,9 (18): 22-26
-
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在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1062 人次已浏览
吉云兰 郁红霞 周水鑫 倪花 严海霞 龚瑜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在急诊监护室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12月急诊监护室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217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12月急诊监护室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228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转运方法及流程进行院内转运;试验组运用标准化分级转运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安排对应转运医护人员及物资,确定转运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转运至CT室、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以及普通病房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应用于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能有效缩短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摘要[ PDF 4316.0 KB ] ( 351 ) 2019 ,11 (18): 43-48
-
老年肌少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467 人次已浏览
汪亚男 徐娟兰 宋红玲
目的调查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收集407例老年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n Body 230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身体成分参数测量;使用握力器、6m步行速度评估肌力和躯体功能。了解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患者肌少症患病率为22.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9.8%,女性患病率为2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力活动水平、日常生活能力、BMI是老年患者肌少症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肌少症检出率较高,其肌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相关性。临床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老年肌少症的诊断意识,了解高危因素,及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摘要[ PDF 4283.0 KB ] ( 288 ) 2018 ,9 (17): 45-50
-
自制二级预防执行单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后的应用654 人次已浏览
储红梅 赵杨秋
目的探讨自制二级预防执行单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选取PCI术后患者74例,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实验组患者每3个月常规门诊随访1次、每半个月电话随访1次,且患者依据自制二级预防执行单内容调整用药及生活方式进行强化干预。对照组3个月常规门诊随访1次。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压、服药依从性、戒烟和运动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戒烟和运动达标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戒烟和运动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二级预防执行单可改良PCI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冠心病血压血脂的控制。
摘要[ PDF 3540.0 KB ] ( 223 ) 2017 ,11 (16): 30-34
-
团队式授权教育对门诊初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735 人次已浏览
陈丽华姜琴严海鸥
目的 探讨团队式授权教育在门诊初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3月门诊初诊的88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实验组给予团队式授权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和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团队式授权教育可使门诊初诊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高血压管理行为,有效控制血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 PDF 3602.0 KB ] ( 233 ) 2017 ,9 (16):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