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技术专家共识230 人次已浏览
陈利芬;卫建宁;屈盈莹;杨玉红;
目的 形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技术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操作实施方法,减少导管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延长PICC使用寿命。方法 查阅国内外PICC操作技术的相关文献并结合静脉治疗专家的工作经验,形成初版《共识》;通过3次专家论证、审核、证据总结,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形成终版《共识》。结果 《共识》的内容覆盖了PICC置管操作各个环节,包括PICC禁忌症与适应症、基本要求与基本原则、置管前评估、置管操作流程与操作要点、置管中的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导管尖端定位等方面。结论 《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强临床实用性,可为PICC置管操作技术提供教学及临床实践指导,从而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摘要[ PDF 1.0 KB ] ( 164 ) 2023 ,2 (22): 1-9
-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301 人次已浏览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组;李向芝;胡丽君;王娅敏;成守珍;
目的 形成《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完善人工气道湿化规范。方法 检索、评价和汇总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证据,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建议进行分析、修改及完善,形成《共识》终稿。结果 最终形成的《共识》内容包括相关概念、温湿化目标范围、人工气道湿化管理流程、湿化方式、湿化液选择、湿化效果评价方法等6个方面。结论 该《共识》实用性较强,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和质量的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304 ) 2023 ,11 (22): 1-10
-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专家共识97 人次已浏览
沈阳希;王萍;陈小俊;罗桂元;龚凤球;李芸;邓晨晖;孙玉勤;郭琴;黎锦燕;曾淑燕;
目的 制订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专家共识,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实用的日常指导方案。方法 由广东省护理学会手术室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编写组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与筛选,运用英国2017年更新的临床指南研究与系统评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AGREE Ⅱ)及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级别系统(2016版)证据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相关的证据及结合编写组成员意见,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形成初稿,并通过德尔菲法的2轮专家函询与成员投票,对初稿进行深入修订和完善。结果 形成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专家共识:一级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患者安全质量、院感控制质量、药物使用及安全管理质量以及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5项;二级指标包括1项结构指标(手术常用仪器设备管理)及17项过程指标,如输液输血管理、体温管理等;三级指标包括26项过程指标及11项结果指标,如手术期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等。结论 本共识以证据和指南为基础,通过严谨的循证方法构建,兼具操作性与实用性,可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向,以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摘要[ PDF 1.0 KB ] ( 83 ) 2025 ,5 (24): 1-9
-
虚拟现实技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120 人次已浏览
徐晓敏;顾芬;季李华;王萍;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疲劳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初次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肿瘤一病区和二病区分别设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VR干预,即患者在6个深度放松型3D场景(旅行、星空、四季、地球、公园、海底世界6个场景)中自由切换,沉浸式交互体验。住院期间每次化疗前进行VR干预1次,化疗间歇期每周2次复诊时至医护联合门诊进行VR干预1次,每次20min。在第1次入院、第3次、第5次、第7次化疗时比较两组患者中文版Piper修订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 of Chinese,RPFS-CV)评分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7个疗程的化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RPFS-CV评分组间、时间与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第1次化疗前与第3次、第5次、第7次化疗前比较,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高于第1次化疗时。结论 深度放松型沉浸式交互体验的VR通过增强患者视觉感官刺激,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增加皮质醇分泌,有抑制疲乏上升趋势作用,可用于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癌因性疲乏。
摘要[ PDF 1.0 KB ] ( 122 ) 2023 ,10 (22): 1-7
-
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192 人次已浏览
李莉莉;何娜;邓淑敏;淦伟强;谢日华;高志良;
目的 调查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感染科收治的410例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作为建模集,根据是否发生衰弱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对两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应用R Studia(4.1.1)软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检验模型拟合效果。选取同一所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符合标准的139例患者进行模型预测效果验证。结果 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9.9%。患者衰弱的风险预测模型共纳入4个危险因素:年龄(OR=1.042)、血红蛋白值(OR=0.982)、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得分(OR=1.293)、体力活动水平(OR=0.482)。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是0.747,95%CI(0.686,0.807)。Hosmer-Lemeshow检验,χ2=5.669,P=0.684,灵敏度为64.0%,特异度为76.5%,准确率为80.2%。外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是0.775,95%CI(0.668,0.883)。Hosmer-Lemeshow检验,χ2=15.077,P=0.058,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56.9%,准确率为84.2%。结论 构建的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有效识别和筛选衰弱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及借鉴。
摘要[ PDF 1.0 KB ] ( 142 ) 2023 ,6 (22): 1-8
-
感知伴侣回应对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自我表露和婚姻调适的影响研究195 人次已浏览
黎东梅;罗山泉;李凯旋;刘利;
目的 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考察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的感知伴侣回应对双方自我表露及婚姻调适的影响,为提高乳腺癌患者夫妇的婚姻调适,制定基于夫妻二元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在西安市某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诊的340例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感知伴侣回应量表(perceived partner responsiveness scale,PPRS)、痛苦表露指数(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及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量表(Locke-Wollance marital adjustment scale,LWMAS)进行调查。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者夫妇在感知伴侣回应、自我表露和婚姻调适中的差异性;采用Mplus 8.0建立APIM模型,并用Bootstrap置信区间评估法验证中介效应模型。结果 共有291对患者夫妇完成研究。患者的自我表露(t=4.877,P<0.001)及婚姻调适(t=2.107,P=0.036)高于其配偶,两者间的感知伴侣回应无差异(t=-1.235,P=0.217);APIM模型结果显示,在主体效应中,患者及其配偶的感知伴侣回应均能够正向预测自身的自我表露(β=0.306,β=0.245,P<0.001)及婚姻调适(β=0.322,β=0.332,均P<0.001);在客体效应中,患者的感知伴侣回应可正向预测配偶的婚姻调适(β=0.258,P<0.001),配偶的感知伴侣回应对患者的自我表露及婚姻调适均存在正向预测作用(β=0.243,β=0.412,均P<0.001);中介效应显示,患者及配偶的感知伴侣回应可借由患者的自我表露影响其婚姻调适[患者效应量=0.055,P=0.006,CI(0.022,0.1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7.68%;配偶效应量=0.047,P=0.009,CI(0.020,0.09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1.27%];配偶感知伴侣回应可以通过自身自我表露影响其自身婚姻调适[效应量=0.069,P=0.007,CI(0.029,0.13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29%]。结论 乳腺癌夫妇的婚姻调适、自我表露与双方的感知伴侣回应密切相关,因此相关干预方案应基于提升夫妻感知伴侣回应的视角制订。
摘要[ PDF 1.0 KB ] ( 60 ) 2023 ,4 (22): 1-8
-
重症监护室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的构建研究141 人次已浏览
韦秀霞;庄一渝;张秀伟;蒋洪霞;徐雯;李青荷;
目的探讨构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为临床开展ICU过渡护理服务提供指引。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与质性访谈构建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选择22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对该清单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积极性系数均值为95.84%,权威程度系数均为0.79;第一轮与第二轮各条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29与0.00~0.22;第一轮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数为2.86~4.68,标准差为0.52~1.41,第二轮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数为4.00~5.00,标准差为0.00~1.14。清单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ICU转出前、转出中、转出后三个时间节点,即评估12项、协调3项、教育19项、心理干预4项,共38个条目。结论本研究构建了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经过统计分析咨询结果可靠,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协调程度与集中程度均较高,其能为临床开展ICU过渡期护理提供指引。
摘要[ PDF 1.0 KB ] ( 60 ) 2019 ,12 (18): 1-7
-
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2010 人次已浏览
李林芳,李小勤,邱兰峰,胡化刚
目的调查影响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以期为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于苏州大学某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在急诊的预后(是否死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分配70%为建模组(3737例),30%为验证组(1601例)。将建模组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筛选影响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SpO2)、AVPU评分[即A (alert)为意识清醒、V (responds to voice)为对声音有反应、P (responds to pain)为对疼痛有反应、U(unrespondsive)为无反应]、入院方式等8项是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独立危险因素对应的危险积分值构建急诊危重患者预后快速评分工具,形成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863,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Youden指数为0.585,敏感度为0.810,特异度为0.775,实际应用正确性为80.5%,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及鉴别效能。结论基于影响急诊危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有利于尽早识别有死亡风险的急诊危重患者,为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并及时对有死亡风险急诊危重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提供指导。
摘要[ PDF 0.0 KB ] ( 848 ) 2023 ,1 (22): 1-8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Ⅰ治疗后症状体验及心理感受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638 人次已浏览
辛笛诺,杨素云,施冰梓,王蒙婷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131Ⅰ治疗后的症状体验及心理感受,为制订针对性照护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医学科门诊复查的DTC131Ⅰ治疗后的12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主题提炼。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14个亚主题:躯体症状显著(疲乏无力感、头颈部不适、消化道反应、口干及味觉改变)、负性情绪体验较重(为颈部外观及功能改变感到困扰、隔离期间孤独恐惧感、为疾病不受重视感到失落、对未来的担忧与不确定感)、社会适应力降低(对生活与工作做出的转变、社交活动受限)、疾病及治疗相关信息需求较高(信息获取及鉴别能力不足、疾病及治疗知识了解不足)、疾病相关的益处发现(积极的应对方式、感受到自身变化)。结论 DTC患者131Ⅰ治疗后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关注患者的健康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院内及院外照护方案,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82 ) 2022 ,12 (21): 1-7
-
目的性反刍思维在化疗期肺癌患者自我表露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283 人次已浏览
程辰,周利华,张小红,崔静萍
目的 探讨目的性反刍思维在化疗期肺癌患者自我表露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以便为促进其积极心理提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29例化疗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痛苦表露指数量表修订版(the 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疾病多维度反刍思维量表(multidimensional rumination in illness scale,MRIS)、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化疗期肺癌患者自我表露、反刍思维及其各维度与创伤后成长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23.0建立反刍思维在自我表露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结构方程模型,并用Bootstrap置信区间评估法验证中介效应模型。结果 共有220例研究对象完成了研究。相关分析显示,反刍思维及其各维度得分与自我表露、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自我表露对目的性反刍思维、创伤后成长均有直接正向效应(β=0.788,β=0.583,P<0.01),并通过目的性反刍思维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效应值为0.170,占总效应的22.58%。结论 化疗期肺癌患者目的性反刍思维是自我表露及创伤后成长的中介变量,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在经历疾病后积极的心理方面改变,并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表露水平,促进其采用目的性反刍思维方式思考疾病相关问题,从而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摘要[ PDF 0.0 KB ] ( 151 ) 2022 ,1 (2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