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沟通效率指数的汉化及信度、效度检验3806 人次已浏览
谢晓祺,王丹丹,袁雨璐,李雪峰,封芳,杨寒,姜城颖
目的 汉化沟通效率指数(communicative effectiveness index,CETI),并检验其在老年群体中应用的信度、效度。方法 采用 Brislin 翻译模型对英文版 CETI 进行翻译和回译,经过调整和预调查,最终形成 CETI 中文测试版。2024 年 1 月—3 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和河南省 395 例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并抽取其中 30 名于调查 2w 后收集其重测问卷资料,评价量表信度、效度。结果 中文版 CETI 量表包括交谈理解性(5 个条目)和交谈能动性(4 个条目)2 个维度,共 9 个条目。总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数为 0.831,折半系数为 0.785,重测信度为 0.909;各维度的 Cronbach α 系数为 0.641~0.778;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 0.889~0.936。探索性因子分析 KMO(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值为 0.893,Bartlett’s 球形检验 χ 2=583.291(P<0.0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63.305%。结论 中文版 CETI 量表信效度良好,适用于评估老年人言语交际功能状态。
摘要[ PDF 1.0 KB ] ( 152 ) 2025 ,3 (24): 24-31
-
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89 人次已浏览
胡晓涵;占婷婷;何望生;江海林;李雪;乔疏桐;
目的 系统整合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质性研究,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从建库至2023年2月涉及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真实性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结果进行Meta整合。结果 共纳入9篇质性研究文献,提炼出49个完整的主题,形成3个新类别11个整合结果:影响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能力因素(身体功能障碍、疾病认知有限、疾病风险管理)、动机因素(负性情绪困扰、积极情感体验、心理自我调控)和机会因素(家庭关怀度、医源性支持、同伴互助支持、信息获取渠道、环境条件限制)。结论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能力因素、动机因素和机会因素,医务人员应积极关注脑卒中患者身心体验,建立多元社会支持系统,努力促进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转变。
摘要[ PDF 1.0 KB ] ( 128 ) 2023 ,11 (22): 49-58
-
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与灵性健康和共情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分析197 人次已浏览
汪张毅,赵浩梅,王朝,李雪纯,王月,张亚军,庞晓丽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构建提高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和能力的灵性照护教育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抽取天津市4所高校共1 048名护理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灵性照护认知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piritual care-giving scale,C-SCGS)、灵性健康简化量表(The spiritual health scale short form,SHS-SF)及杰弗逊护生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physician empathy-nursing student,JSPE-N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与灵性健康和共情能力相关性。结果 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总分为(168.46±24.28)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灵性照护认知与灵性健康(r=0.601,P<0.01)、共情能力(r=0.468,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健全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灵性照护相关课程、讲座或培训,加强灵性照护临床实践,提高其灵性健康水平和共情能力,进而改善其灵性照护认知水平和能力。
摘要[ PDF 0.0 KB ] ( 94 ) 2022 ,2 (21): 42-47
-
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心理痛苦和创伤后成长体验的质性研究457 人次已浏览
彭青 周莱燕 李雪 王慧慧 苏建萍
目的 了解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心理痛苦和创伤后成长相关的心理体验,为临床制订更加全面、科学 的 心理干预计划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12例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七步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主题归纳。 结果 以心理痛苦为主题进行分析后,共得出4 个亚主题:实际问题,交往问题,情绪问题和身体问题;以创伤后成长为主题进行分析,共得出3 个亚主题:人际关系、人生感悟和,个人力最、精神改变和新的可能性。 结论 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存在心理痛苦与创伤后成长共存的事实,医护工作者应结合患者正、负情绪两个方面进行心理状况的考量,为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整体性 心理干预计划, 以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 PDF 5543.0 KB ] ( 214 ) 2019 ,1 (18): 27-32
-
艾滋病患者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708 人次已浏览
左小凤 李水英 李雪莲 寇露
目的调查住院艾滋病患者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艾滋病住院患者144例,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quality sleep index, PSQI)、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艾滋病患者睡眠质量情况,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艾滋病患者睡眠质量总均分为(8.94±3.12)分,其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1.8%(89/144);艾滋病患者CD-RISC、PSSS总均分分别为(51.30±14.21)、(51.56±14.85)分。有无并发症、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职业、心理韧性、社会支持是患者睡眠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结论艾滋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对于存在并发症、无职业、缺乏社会支持的艾滋病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加快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大力普及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艾滋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
摘要[ PDF 4365.0 KB ] ( 304 ) 2018 ,8 (17): 21-25
-
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心理痛苦和创伤后成长体验的质性研究1205 人次已浏览
彭青 周燕燕 李雪 王慧慧 苏建萍
目的了解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心理痛苦和创伤后成长相关的心理体验,为临床制订更加全面、科学的心理干预计划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12例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七步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主题归纳。结果以心理痛苦为主题进行分析后,共得出4个亚主题:实际问题,交往问题,情绪问题和身体问题;以创伤后成长为主题进行分析,共得出3个亚主题:人际关系、人生感悟和,个人力量、精神改变和新的可能性。结论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存在心理痛苦与创伤后成长共存的事实,医护工作者应结合患者正、负情绪两个方面进行心理状况的考量,为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整体性心理干预计划,以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 PDF 5539.0 KB ] ( 360 ) 2019 ,1 (18): 27-32
-
手术后直肠癌患者家庭韧性与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状况及其相关性571 人次已浏览
肖玉英 眭万琼 谢康森 李少兰 李雪芩 文家勇
目的探讨手术后直肠癌患者家庭韧性与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状况及其相关性,以便帮助患者家庭获得更多的创伤后成长。方法采用家庭坚韧力量表(family hardiness index,FHI)、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和心理韧性量表(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对128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直肠癌患者家庭韧性与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状况及其相关性。结果直肠癌患者家庭韧性得分为(56.30±6.75)分,处于中上水平,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7.19±18.10)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韧性得分为(52.53±8.16)分,处于较低水平;家庭韧性与心理韧性与创伤后成长均呈正相关(P<0.05);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为家庭韧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手术后直肠癌患者家庭韧性处于中上水平,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韧性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患者家庭平均月收入低、自费及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越差的患者,其家庭韧性越差。医护人员应关注低收入家庭、自费患者,并从患者的自身情况、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水平角度出发提高其家庭韧性。
摘要[ PDF 5316.0 KB ] ( 242 ) 2018 ,7 (17): 19-24
-
个体化饮食及运动干预对孕前肥胖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1310 人次已浏览
吴小燕;蒋洁;张薇;李雪芬;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潜在糖耐量减退, 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 研究发现[1],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孕期体重过重,GDM的发生率较正常孕妇增加1.5 ~ 20 倍。 在不同的人种中GDM发病率为1% ~ 14%,而中国人GDM发病率较高[2-3]。 2012 年我国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4],国内GDM的发病率高达15%以上。 研究表明[5],肥胖孕妇已成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孕前肥胖孕妇GDM发生率,2013 年4 月~2015 年1 月对在本院门诊建册(孕12 周前后) 且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 / m2的80 例孕妇,由营养师及专职护士对孕妇进行个体化饮食及运动追踪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4 月~2015 年1 月在本院门诊建册(孕12 周前后)且孕前BMI≥25 kg / m2 孕妇160例。2013 年4 月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9 (14): 24-27
-
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疼痛评估及干预进展1014 人次已浏览
李雪芬
正胎儿出生后必须接受足跟采血,以筛查苯丙酮尿症、高胆红素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1]。因此,新生儿出院之前均会经历足跟采血的疼痛刺激。近年来,研究证实[2],无论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疼痛带来的危害深远,对婴儿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影响,甚至影响其脑部的发育[3]。因此及早识别、预防、测量及控制疼痛,实施有效管理,对维持新生儿生理稳定性,促进预后极为重要[4]。现将新
摘要[ PDF 0.0 KB ] ( 479 ) 2014 ,4 (13): 82-86
-
袋鼠式护理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观察971 人次已浏览
李雪芬刘敏鲍柳春蒋洁赵丽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在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行足跟采血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从足跟采血前20min至足跟采血结束后1min实施袋鼠式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从足跟采血前10s至足跟采血结束后10s8个时间点两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面部疼痛表情、啼哭持续时间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ouleur aigue nouveaune,DAN)评分情况。结果足跟采血后7个时间点新生儿心率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结果:时间与主效应的交互效应比较,P0.01,说明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心率是不相等的;时间效应比较,P0.01,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新生儿心率具有加快的趋势;两组新生儿穿刺后7个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心率变化幅度较少。足跟采血后7个时间点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结果:时间与主效应的交互效应比较,P0.05,说明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是不相等的;时间效应比较,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具有降低的趋势;两组新生儿穿刺时30s、40s、50s及穿刺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较少。干预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D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足跟采血可引起新生儿中重度疼痛,袋鼠式护理可有效缓解足跟采血时新生儿的疼痛程度。
摘要[ PDF 0.0 KB ] ( 363 ) 2013 ,6 (1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