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操作准确性与安全性的最佳证据总结205 人次已浏览
杨雨晴;王艳芳;刘慧男;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intracardiac electrocardiogram,IC-ECG)安全性及准确性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系统检索证据。数据库包括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符合标准的文献证据。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1篇团体标准、1篇专家共识、1篇Meta分析、1篇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诊断性研究、2篇队列研究,针对置管前的评估与准备、成人最佳尖端位置及波形、新生儿最佳尖端位置及波形、房颤患者最佳尖端位置及波形、置管时维持波形稳定和记录置管过程中相关信息等6个方面,汇总成22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安全性及准确性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循证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305 ) 2024 ,9 (23): 55-63
-
高强度间歇训练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171 人次已浏览
王艳;李洁;曾玲;
目的 对于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评价,为CHD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搜集CHD患者HIIT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11月4日。经过循证护理培训考核合格的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ssessment of multiple systematic reviews 2,AMSTAR 2)量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规范(preferred reporting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声明、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系统(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文献报告质量评价以及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3篇系统评价。AMSTAR 2结果显示,1篇文献质量高,2篇低,10篇极低;PRISMA得分为16~26.5分,6篇报告相对完整,7篇报告存在一定缺陷;13篇系统评价的48条结局指标证据中,12条证据为中等质量,9条证据为低等质量,27条证据为极低等质量。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 continuous training,MICT)比较,HIIT在6项主要结局指标: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值、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血压均得到更佳的康复效果。结论 HIIT在CHD患者康复中表现出更大的优势且安全性尚可,考虑到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文献报告质量以及证据质量级别较低,未来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摘要[ PDF 1.0 KB ] ( 201 ) 2024 ,7 (23): 54-62
-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对其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94 人次已浏览
左满芳;李嘉慧;王艳;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n=58)和非肌少症组(n=188),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风险Nomogram图进行可视化。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率为23.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较长透析龄、营养状况差是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高四肢骨骼肌量、高肌肉力量是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风险Nomogram图分析显示,基于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C-index为0.919;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24,敏感性为91.30%,特异度为77.38%,尤登指数为0.687。结论 年龄、透析龄、营养状况及四肢骨骼肌量、肌肉力量是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可用于预测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
摘要[ PDF 1.0 KB ] ( 103 ) 2023 ,6 (22): 22-29
-
补充性肠外营养用于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Meta分析112 人次已浏览
王艳娜;全海英;黄靖涓;
目的探讨补充性肠外营养(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SPN)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为SPN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纳入有关SPN用于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9月,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有121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相比,SPN在降低患者IL-6水平[MD=13.43,95%CI(6.94,19.92),P<0.001],患者院内死亡人数[OR=0.26,95%CI(0.15,0.45),P<0.001]效果更好。结论 SPN可改善患者的炎症状况,减少患者院内死亡人数。
摘要[ PDF 1.0 KB ] ( 39 ) 2019 ,12 (18): 36-41
-
近10年重症护理超声研究热点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416 人次已浏览
于尚平,侯冠宇,王艳,朱庆捷
目的 了解近十年国内外重症护理超声研究热点及进展,为重症护理超声的应用与研究方向、研究热点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HINAL、中国知网中发表的关于重症护理超声的中英文文献,时间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利用CiteSpace 6.1 R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知识图谱绘制。结果 共纳入97篇中文文献,266篇英文文献;目前发文量呈稳定上升趋势;作者与研究机构较分散,未能有较大规模的团队形成;关键词分析得出重症护理超声研究热点是:肠内营养、全程护理、超声诊断、肺部检查。共现图谱显示英文文献中关键词突现时间最长的是“scale”、中文关键词突现时间最长的是“机械通气”,目前仍持续突现的关键词为:床旁超声、儿童、肺部护理、危重症、curriculum。结论 重症护理超声研究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未能形成独立较大的研究机构与团体。护理诊断与检查是重症护理超声的研究重点也是未来研究热点,未来重症护理超声可能关注的领域多集中于床旁超声、儿童、肺部护理、危重症、curriculum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护理人员与学生的课程培训,提升重症护理超声质量,提高重症护理水平。
摘要[ PDF 0.0 KB ] ( 168 ) 2022 ,11 (21): 28-36
-
基于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401 人次已浏览
张文慧,王艳梅,韦锡娟,杨沛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应用决策树CHAID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和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0年6月—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上海市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及其医联体范围内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建立决策树CHAID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并比较两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4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研究。其生存质量得分为(46.1±7.2)分;各维度均分从低至高依次为治疗维持(1.5±0.3)分、生理功能(1.6±0.4)分、社会关系(1.8±0.3)分和心理功能(1.9±0.3)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我管理行为差(OR=3.041)、并发症(OR=2.797)、应用胰岛素的治疗方式(OR=1.907)是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风险因素,年龄小(OR=0.969)是保护因素。模型AUC为0.743(95%CI:0.701~0.787),标准误为0.022。决策树CHAID算法分析显示:并发症、自我管理行为、年龄是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中是否合并并发症与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最高,模型AUC为0.741(95%CI:0.697~0.784),标准误为0.022;两模型的分类效果均中等,模型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7,P=0.328)。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待改善,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功能影响较大。将决策树CHAID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能充分挖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帮助医护人员筛选识别高危人群,为进一步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措施及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 PDF 0.0 KB ] ( 112 ) 2022 ,5 (21): 1-8
-
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472 人次已浏览
王惠如,刘娜,姚彦蓉,马红燕,王艳,米光丽
目的对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水平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对主要照顾者制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20年1月—8月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98名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量表(main care-givers’empowerment measurement,MCEM)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总分为(159.77±11.73)分,9个维度中得分最低为个人资源条目均分(2.49±0.43)分,得分最高为与需要照顾者的关系条目均分(3.64±0.3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的性别、家庭月收入、与患者的关系及文化程度是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同解释其赋权能力24.00%的总变异。结论 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女性、文化程度高、家庭月收入高、照顾身份为子女的主要照顾者赋权能力相对较高。
摘要[ PDF 0.0 KB ] ( 191 ) 2021 ,5 (20): 22-28
-
器官捐献脑死亡判定中的护理配合280 人次已浏览
王艳娟,李翰新,贾倩,李文臣
目的探讨器官捐献脑死亡判定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总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93例患者脑死亡判定的护理配合要点。提前预判脑死亡情况与医生及时沟通,确定脑死亡判定启动时间点;合理布局床旁仪器,预留脑死亡判定操作空间;监测生命体征,调整升压药物使用;快速完成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动脉血气抽取。结果脑死亡判定93例,成功捐献89例,完成肝脏移植76例,完成肾脏移植164例。脑死亡判定确认试验完成情况:脑电图89例(95.7%),经颅多普勒超声88例(94.6%),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55例(59.1%)。72例(77.4%)完成脑死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其中动脉留置针进行动脉血气抽取病例为12例(16.6%)。结论熟知脑死亡判定流程,优质的护理配合,是保证脑死亡判定快速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摘要[ PDF 0.0 KB ] ( 237 ) 2020 ,12 (19): 30-34
-
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增殖性皮肤病不良反应的护理291 人次已浏览
万长兰,曾茂娟,连风,王艳芳,张锡宝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增殖性皮肤病的疗效和总结其不良反应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本防治所皮肤科接受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的90例增殖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治疗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给予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90例患者完成治疗后,其中痊愈37例(41.1%),显效45例(50.0%),好转5例(5.6%),无效3例(3.3%),治疗总有效率91.1%(82/90);不良反应:注射部位感染1例(占1.1%),局部皮肤萎缩3例(占3.3%),皮肤毛细血管扩张2例(占2.2%),皮肤色素减退斑2例(占2.2%)。结论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增殖性皮肤病的疗效确切,但治疗过程存在不良反应,应做好治疗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治疗的疗效。
摘要[ PDF 0.0 KB ] ( 272 ) 2020 ,4 (19): 49-52
-
食品流变学在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制订中的研究进展547 人次已浏览
吕孟菊吕露露刘晓静王艳冬
<正>吞咽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或吞咽不能,是由于吞咽有关的神经、器官损伤或者生理性疾病引起,如中风、痴呆、帕金森以及老年性生理功能退化等,最终导致食物不能从口腔顺利进入胃内[1]。以上疾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据文献报道,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5%~85%[2],痴呆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2.5%[3],而帕金森患者的发生率则为30%~82%[4]。研究显示[5],随着年
摘要[ PDF 4822.0 KB ] ( 253 ) 2018 ,4 (17): 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