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科研中常见统计缺陷修正及统计结果在论文中的正确表达1929 人次已浏览
颜巧元 王菊香 王萍 Yan Qiaoyuan Wang Juxiang Wang Ping
结合护理科研常见统计缺陷现况,阐述获得客观统计结论的方法,以及不同类型资料的统计方法;阐述统计结果在护理科研论文摘要、材料与方法、结果,以及讨论中的正确表达.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09 ,12 (8): 0-0
-
虚拟现实技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67 人次已浏览
徐晓敏;顾芬;季李华;王萍;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疲劳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初次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肿瘤一病区和二病区分别设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VR干预,即患者在6个深度放松型3D场景(旅行、星空、四季、地球、公园、海底世界6个场景)中自由切换,沉浸式交互体验。住院期间每次化疗前进行VR干预1次,化疗间歇期每周2次复诊时至医护联合门诊进行VR干预1次,每次20min。在第1次入院、第3次、第5次、第7次化疗时比较两组患者中文版Piper修订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 of Chinese,RPFS-CV)评分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7个疗程的化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RPFS-CV评分组间、时间与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第1次化疗前与第3次、第5次、第7次化疗前比较,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高于第1次化疗时。结论 深度放松型沉浸式交互体验的VR通过增强患者视觉感官刺激,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增加皮质醇分泌,有抑制疲乏上升趋势作用,可用于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癌因性疲乏。
摘要[ PDF 1.0 KB ] ( 53 ) 2023 ,10 (22): 1-7
-
乳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52 人次已浏览
王燕,赵慧,王荃,王萍,孙梅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配偶214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配偶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partner,FoP-Q-SF/P)及家庭坚韧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6.68±8.16)分,家庭坚韧性得分为(40.86±6.35)分,其恐惧疾病进展与家庭坚韧性呈负相关(r=-0.87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累计照顾时间、家庭坚韧性是乳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水平较高。需重视乳腺癌患者配偶的年龄、照顾时间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并可通过提升乳腺癌患者配偶家庭坚韧性,以降低其恐惧疾病进展水平。
摘要[ PDF 0.0 KB ] ( 153 ) 2021 ,5 (20): 10-16
-
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心理应对方式与病耻感现状及其相关性136 人次已浏览
涂海燕,徐碧霞,王葵,阳利,蒋晓婷,王萍,姚卫光
目的 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心理应对方式与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应对问卷(cancer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CCMQ)及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对116例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患者心理应对方式与病耻感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病耻感得分为(59.46±10.19)分,病耻感与心理应对方式中的回避与压抑(2.78±0.89)分、屈服(2.09±0.64)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面对(2.77±0.58)分、发泄(1.68±0.75)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且心理应对方式可影响患者病耻感。采取合理情绪疗法及提升患者家庭关怀水平,促使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以降低其病耻感水平。
摘要[ PDF 0.0 KB ] ( 76 ) 2021 ,11 (20): 15-19
-
患儿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对学龄前患儿及其父母的影响636 人次已浏览
陈柳云 丁丽英 陈小俊 姚典业 吴耀业 谢丽洪 欧阳秋怡 王萍 龚凤球
目的探讨患儿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对学龄前患儿及其父母的影响,提高麻醉诱导安全性及降低患儿及其父母不良情绪。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选取本院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3~7岁学龄前患儿400例及其父母400名,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儿术前及麻醉诱导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麻醉诱导期实施父母陪伴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及其父母术前1d、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焦虑情况及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躁动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率、麻醉费用、麻醉诱导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及患儿父母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及其父母术前1d、等待手术时焦虑得分及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及其父母麻醉诱导时焦虑得分及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躁动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率、麻醉费用、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及其父母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及患儿父母满意度比较,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学龄前手术麻醉诱导期患儿中实施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可稳定患儿及其父母不良情绪,并可保障患儿安全度过麻醉诱导期,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提高麻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5379.0 KB ] ( 232 ) 2018 ,11 (17): 34-39
-
TBL联合RBL在本科护生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121 人次已浏览
陈小俊;龚凤球;罗桂元;谢丽洪;王萍;欧阳秋怡;黄桂兰;李娜;廖淑芬;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联合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在提高本科实习护生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在广州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的114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实施TBL联合RBL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本科护生的循证实践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比较护生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结果。结果 实习前后观察组的循证实践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差值高于对照组(t=35.108、35.897,均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习后观察组效果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t=17.580,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TBL联合R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本科护生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生对教学模式效果评价结果,培养优秀的临床实用型循证护理人才。
摘要[ PDF 1.0 KB ] ( 76 ) 2024 ,9 (23): 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