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829081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两种模型在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流感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192 人次已浏览

    于倩倩;赵素琴;赵丽婷;于银梅;

    目的 针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PICC-CLABSI)风险预测问题,利用Logistic回归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分别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接受PICC置管的1146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集的786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作为建模组,将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集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验证组。采用χ2检验对建模组数据进行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该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及预测效果;将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作为ELM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肿瘤患者PICC-CLABSI发生风险作为输出参数,构建ELM预测模型;利用验证组数据对预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有)糖尿病史、化疗次数(≥3次)、维护周期(>7day)、维护地点(院外)、白细胞计数(<3.5×10~9/L)、白蛋白(<40g/L)是肿瘤患者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均P<0.05)。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5.201,P=0.736,AUC为0.860(95%CI:0.799~0.922),灵敏度是0.893,特异度是0.704,正确率为72.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ELM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23,均方误差为0.051,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正确率为74.5%,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指标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与ELM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临床医护人员筛查肿瘤PICC相关血流感染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摘要[ PDF 1.0 KB ] ( 98 ) 2024 ,9 (23): 10-16

  • ICU后综合征患者症状体验和心理感受的质性研究95 人次已浏览

    游琳琳;江智霞;赵丽;何佳信;胥露;鲁鑫;王婧;

    目的 探讨ICU后综合征患者症状体验及心理感受,为制定该人群症状自我报告评估工具和相关康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3月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转出患者13例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ICU后综合征患者症状体验和心理感受可归纳为7个方面主题:患者生理和心理症状复杂多样(疲劳、感觉减退、睡眠质量食欲下降和疼痛等生理症状,痛苦、自卑、愧疚感和担忧等负性情绪,恐惧、不安、回避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患者性情改变和认知障碍;患者日常生活受限;重返社会有一定困难;总体社会支持增加;社会价值感降低;患者康复积极性及策略存在个体差异。结论 ICU后综合征患者面临生理、心理、社会等多重困扰,医务人员应及时完成症状评估,并实施多学科针对性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

    摘要[ PDF 1.0 KB ] ( 124 ) 2023 ,7 (22): 40-46

  • 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260 人次已浏览

    赵丽;印娟;贾贝贝;黄永梅;杭美芳;董丽敏;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联合SBAR[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沟通模式在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评估患儿病情变化的沟通方法。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9月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病房的高危新生儿2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8月入院的高危新生儿为对照组,9月入院的高危新生儿作为试验组,每组分别纳入135例患儿。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护理实施病情观察,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采用MEWS联合SBAR沟通模式实施病情观察。比较两组高危新生儿预警事件发生情况,护士预警事件与医生处理事件的一致率,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结果 两组均完成研究。对照组中63.6%的预警事件是由护士发现,试验组中92.6%的预警事件是由护士发现,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01)。试验组护士预警事件与医生处理事件的一致性(Kappa系数=0.926)高于对照组(Kappa系数=0.641);试验组医生对护士在专科知识、抢救应急能力、掌握病情情况、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医护配合、工作积极性、沟通能力、心理素质方面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80.0%~95.0%v30.0%~5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EWS与SBAR沟通模式联合应用,有助于护士准确评估患儿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完成医护沟通,提高护士观察、沟通和处理能力,也提高了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摘要[ PDF 1.0 KB ] ( 112 ) 2024 ,2 (23): 40-46

  • 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早期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入院率及其母亲照护能力的影响200 人次已浏览

    印娟,赵丽,刘敏,陈长春,毕惠亚,庄洁莲

    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family integrated care,FIC)对早期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入院率及其母亲照护能力的影响,为预防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提高其母亲照护能力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至12月在本院出生的100例早期足月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以入住楼层为单位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家庭常规入院宣教、新生儿照护技能操作及出院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FIC。比较两组早期足月儿2w时因高胆红素血症入院率;两组产妇入院时、出院当日焦虑、抑郁情况;两组产妇入院时、出院当日、新生儿出生2w时新生儿照护能力。结果 试验组早期足月儿2w内因高胆红素血症入院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干预前两组产妇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1),试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两组产妇照护能力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交互效应、组间效应与时间效应(均P&lt;0.001),其中入院时两组产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出院当日、新生儿出生2w时试验组产妇照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01)。结论 FIC能降低早期足月儿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入院率,对改善产妇负性情绪,提高其新生儿照护能力有一定作用。

    摘要[ PDF 0.0 KB ] ( 100 ) 2022 ,6 (21): 41-46

  • 1例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症合并无性细胞瘤及右侧输尿管转移癌患者的护理241 人次已浏览

    白杨,冯宪凌,刘攀攀,马润红,王精华,赵丽蕊

    &lt;正&gt;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46,XY pure gonadal dysgenesis)又称Swyer综合征,1995年由Swyer[1]等首次报道,是一种罕见的性腺发育异常性疾病,临床发病率约1/100 000[2]。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性别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表现为染色体核型为46,XY,但为女性表型,生殖器向女性方向分化,第二性征发育不良,

    摘要[ PDF 0.0 KB ] ( 158 ) 2021 ,5 (20): 83-86

  • 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认证的质性研究291 人次已浏览

    谭丹,乐梅先,赵丽萍,张雪琴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及护理管理者对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及其所应具备核心能力的看法和观点,为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运用一对一面对面访谈与电话访谈法,对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护士长及护士、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消化专科医生共10名临床医护人员及2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通过访谈得出4个主题:消化内镜护士承担着多种角色;消化内镜护士需要进行专科化培训;有必要对消化内镜护士进行专科化培养认证,但目前资质认证还存在一定困难;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应具备多种核心能力。结论建议对消化内镜护士进行专科化培养和认证,重视和加强对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内镜诊疗配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精神及科研创新能力等几种重要核心能力的培养。

    摘要[ PDF 0.0 KB ] ( 177 ) 2020 ,1 (19): 24-29

  • 无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在腹部手术后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应用498 人次已浏览

    吕琦玲 潘敏 王桃英 巫翠英 赵丽云 赵福弟

    目的探讨无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在腹部手术后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住院行腹部手术后的572例患者,同时采用汞式体温计和无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进行体温监测,每天4次,共监测3d,共计6864例次。比较两种体温测量方法测量时间和测量值及分析其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测量值呈正相关(r=0.962,P&lt;0.05);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测量体温时间较采用汞式体温计测量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采用无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测量结果与汞式体温计测量结果基本相同,同时可缩短体温测量时间,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摘要[ PDF 2853.0 KB ] ( 256 ) 2018 ,4 (17): 53-56

  • 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损伤控制治疗和护理1163 人次已浏览

    张彩霞刘宏斌赵丽君吴金玲何翠黄莉莉赵文芳吴海霞苏琳

    目的了解损伤控制的理念在治疗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效果并探讨其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治疗,包括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改善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和再次手术修复,与其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尽快完善术前准备,预防并发症、腹腔双套管引流的护理、肠内营养支持和病情观察,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肺部感染,均治愈。10例患者住院时间14~29 d,治愈出院。结论损伤控制性治疗是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理想的治疗策略,做好相应的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更多还原

    摘要[ PDF 2701.0 KB ] ( 283 ) 2017 ,4 (16): 52-55

  • 品管圈活动在乳头缺陷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1252 人次已浏览

    张素珍;徐智慧;陈欢银;赵丽红;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1]。文献报道[2],乳头正常者与异常者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是85.8%和15.0%。因此,如何提高乳头缺陷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是母乳喂养工作中的一大重点与难点。哺乳期乳头缺陷主要是指乳头过大、过小、短平、凹陷[3]等,由于乳头凹陷、扁平、短小终止母乳喂养占4.5%~6.77%,乳头凹陷者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7.87%[4]。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员自发组成一个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圈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5]。本科室于2014年6月成立&ldquo;晨露圈&rdquo;,以&ldquo;提高乳头缺陷产妇的母乳喂养水平&rdquo;为主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制订对策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4年6~12月在本科室住院分娩的100例乳头缺陷产妇,均为女性,年龄21~40岁,平均(25.00&plusmn;3.34)岁。乳头缺陷[3]:乳头过大(直径&ge;2.5 cm)12例,乳头过小(直径&le;0.5 cm)16例,乳头短平(长度&le;0.5 c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9 (14): 61-64

  • 袋鼠式护理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观察956 人次已浏览

    李雪芬刘敏鲍柳春蒋洁赵丽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在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行足跟采血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从足跟采血前20min至足跟采血结束后1min实施袋鼠式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从足跟采血前10s至足跟采血结束后10s8个时间点两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面部疼痛表情、啼哭持续时间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ouleur aigue nouveaune,DAN)评分情况。结果足跟采血后7个时间点新生儿心率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结果:时间与主效应的交互效应比较,P0.01,说明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心率是不相等的;时间效应比较,P0.01,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新生儿心率具有加快的趋势;两组新生儿穿刺后7个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心率变化幅度较少。足跟采血后7个时间点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结果:时间与主效应的交互效应比较,P0.05,说明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是不相等的;时间效应比较,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具有降低的趋势;两组新生儿穿刺时30s、40s、50s及穿刺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较少。干预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D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足跟采血可引起新生儿中重度疼痛,袋鼠式护理可有效缓解足跟采血时新生儿的疼痛程度。

    摘要[ PDF 0.0 KB ] ( 355 ) 2013 ,6 (12): 1-4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