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136 人次已浏览
虞杨;邹圣强;柏慧华;祝晓娟;王聪;曹月;
目的 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3 年 5 月在常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的 318 例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模组纳入样本量 212 例,验证组样本量为 106 例。建模组 212 例患者根据住院时间长短不同分为住院时间延长组和住院时间正常组,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将验证组 106 例患者的数据纳入构建的预测模型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 Hosmer-Lemeshow 检验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拟合优度。 结果 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糖尿病、发生住院并发症、Braden 评分≤18 分、白细胞计数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公式为:P=1/[1+exp(-Z)];Z=1.319× 是否患有糖尿病(=0 或 1)+1.428× 发生住院并发症(=0 或 1)+1.483×Braden 评分(=0 或 1)+0.788× 白细胞计数(=0 或 1)-3.250。预测模型的 Hosmer-Lemeshow 检验 χ 2=7.430,P=0.191。预测模型的 AUC 为 0.818(95%CI:0.754~0.883,P<0.001)。约登指数为 0.51,最佳截断值为 0.268,敏感度为 78.9%,特异性为 72.3%。数据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敏感度为 75.0%,特异性为 74.4%,准确率为 74.5%。结论 患有糖尿病、入院时 Braden 评分、白细胞计数、发生住院并发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构建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摘要[ PDF 1.0 KB ] ( 121 ) 2024 ,10 (23): 7-14
-
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149 人次已浏览
李莉莉;何娜;邓淑敏;淦伟强;谢日华;高志良;
目的 调查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感染科收治的410例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作为建模集,根据是否发生衰弱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对两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应用R Studia(4.1.1)软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检验模型拟合效果。选取同一所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符合标准的139例患者进行模型预测效果验证。结果 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9.9%。患者衰弱的风险预测模型共纳入4个危险因素:年龄(OR=1.042)、血红蛋白值(OR=0.982)、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得分(OR=1.293)、体力活动水平(OR=0.482)。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是0.747,95%CI(0.686,0.807)。Hosmer-Lemeshow检验,χ2=5.669,P=0.684,灵敏度为64.0%,特异度为76.5%,准确率为80.2%。外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是0.775,95%CI(0.668,0.883)。Hosmer-Lemeshow检验,χ2=15.077,P=0.058,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56.9%,准确率为84.2%。结论 构建的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有效识别和筛选衰弱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及借鉴。
摘要[ PDF 1.0 KB ] ( 102 ) 2023 ,6 (22): 1-8
-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05 人次已浏览
詹昱新;喻姣花;王莹;李素云;陈怿;汪颖越;刘云访;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住院患者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提升手术患者护理质量。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检索国内外文献,整合临床实践和患者个体需求,分析本院3年内护理质量情况,形成指标条目池。应用德尔菲法对3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各指标内容及重要性,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问卷咨询回收率均为100.00%,权威系数为0.907和0.904,判断系数为0.964和0.969,熟悉系数为0.850和0.83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0和0.300。最终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82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可为住院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监测与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
摘要[ PDF 1.0 KB ] ( 104 ) 2023 ,2 (22): 10-15
-
住院老年共病患者肌少症现况、影响因素及对策192 人次已浏览
刘英;叶慧林;马容莉;陈晓红;王莉;
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共病患者肌少症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住院老年共病患者肌少症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本院385例住院老年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相关资料,根据住院老年共病患者是否肌少症将其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住院老年共病患者肌少症占比34.81%(134/385),其中男性肌少症占比53.73%(72/134),女性46.27%(62/13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106)、高衰弱评分(OR=2.827)、高Charlson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OR=1.507)是住院老年共病患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高ADL评分(OR=0.961)、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0.314)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住院老年共病患者肌少症占比较高,医护人员应关注高龄、低BMI、低ADL评分、高衰弱评分、高CCI评分患者,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延缓住院老年共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或发展。
摘要[ PDF 1.0 KB ] ( 110 ) 2024 ,6 (23): 16-21
-
团体绘画治疗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311 人次已浏览
程纪;朱文礼;鲍丽萍;江婷婷;
目的 探讨团体绘画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患者提供非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将2022年1月至9月45例本院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并予以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45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团体绘画治疗干预。干预时间8w。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比较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各45例患者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SPI评分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RBANS评分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团体绘画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摘要[ PDF 1.0 KB ] ( 93 ) 2024 ,3 (23): 53-58
-
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健康信念和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470 人次已浏览
王霄,胡采霞,张小培,陈捷晗,邓诚松,万丽红
目的 调查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健康信念和卒中后抑郁水平,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简表(short form health belief model scale,SF-HBM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188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健康信念和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关系。结果 患者的健康信念得分为(4.06±0.36)分。卒中后抑郁得分为(36.20±7.60)分,34.6%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健康信念和卒中后抑郁呈负相关(r=-0.234,P<0.05)。结论 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有助于降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摘要[ PDF 0.0 KB ] ( 168 ) 2022 ,11 (21): 8-13
-
住院患者ICU过渡期护理实践的研究进展390 人次已浏览
詹昱新,喻姣花
<正>ICU过渡期是指患者从ICU转出前准备、转运中及转入普通病房后的过渡阶段[1]。医护患三方在此过渡期间面临诸多风险,如患者病情危重、多重共病和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患者从丰富的监测资源环境过渡至相对更少、甚至缺乏多学科、跨专业的人员和设备环境[2-4],增加了ICU过渡期间并发症、非计划性ICU重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8],
摘要[ PDF 0.0 KB ] ( 212 ) 2022 ,7 (21): 65-69
-
协助式农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193 人次已浏览
赵婧婧,朱怀雷,李进,陈玉玲,夏霖琳,谢婷婷
目的 探讨协助式农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阴性症状、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连续住院治疗>2年的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协助式农疗。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对两组患者精神症状、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GSES、SQ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PANSS阴性症状、GSES评分、SQLS评分干预前后差值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SQLS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参加协助式农疗,能够促进阴性症状改善,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为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提供临床支持与依据。
摘要[ PDF 0.0 KB ] ( 119 ) 2022 ,3 (21): 12-18
-
住院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评估工具的构建研究180 人次已浏览
于喜滢,范宇莹,王金格,周文蝶,于丽丽,王佳良
目的 构建适用于住院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评估工具,为科学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及合理划分护理级别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11月在黑龙江省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共300例,采用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和简单临床评分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依据经典测量理论中的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进行指标的筛选重组,进而构建住院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评估工具,并进行信效度验证。结果 病情分级评估工具经过条目筛选共保留了12项指标,经过验证,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660,分半信度系数为0.686,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2.54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住院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评估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有助于我国护理分级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形成科学、量化的护理分级标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摘要[ PDF 0.0 KB ] ( 99 ) 2021 ,12 (20): 28-33
-
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应用177 人次已浏览
单信芝,李姗姗,郑桃花,魏丽丽,匡国芳,脱淼,陆连芳,张新伟,修麓璐,林超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对陪护人员进行快捷、有效、智能、精准的管理。方法 成立研发团队,构建包括陪护人员手机应用程序操作平台和护士管理平台的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陪护人员在线申请电子陪护证和出入病区管控,护士在线进行陪护证审批、外出人员查询和陪护信息分析,经院内试点后进行院推广应用。比较系统应用前后陪护人员申请陪护证时间及护士审批时间;陪护人员外出及陪护证使用情况和系统应用后陪护人员和护士满意情况。结果 系统应用后陪护人员申请陪护证时间为(3.3±0.8)min,系统应用前为(7.1±2.3)min,系统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4,P<0.001)。系统应用后护士审批陪护证时间为(5.7±1.2)min,系统应用前为(7.8±2.5)min,系统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7,P<0.001)。系统应用后日均每例陪护人员外出(2.1±0.8)次,系统应用前日均每例陪护人员外出(3.2±1.0)次,系统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1,P<0.001)。系统应用前有17例陪护冒用陪护证,系统应用后无此类情况发生。陪护人员对使用电子陪护证满意度为28.5分(满分30分),护士满意度为29.4分(满分30分)。结论 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减少陪护人员申请电子陪护证时间和护士审批时间,杜绝冒用陪护证现象,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患者和陪护人员的满意度。
摘要[ PDF 0.0 KB ] ( 117 ) 2021 ,11 (20):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