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829065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4例儿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210 人次已浏览

    费迎春;黄利娥;邵君丽;赵纳;

    目的 探讨4例儿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发生断裂的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2011年3月—2023年1月本科室共植入应用输液港319例,其中4例患儿发生导管断裂,发生率1.3%,4例患儿断裂的输液港均经手术完整取出;对导管发生断裂的原因、识别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病例1导管断裂位置距离港座6cm,断裂的导管未发生移位;病例2在距离港座7cm处发现导管呈线状裂纹,外观完整无断裂,推注液体时可见裂纹处有液体溢出;病例3导管断裂位置距离港座11cm,断裂的导管未发生移位;病例4导管断裂位置距离港座1cm处,且断裂后导管沿右心房-右肺动脉-右下肺动脉发生移位。输液港导管断裂原因:病例1、3、4有频繁且长时间的颈部、上肢肢体活动;病例2输液港维护不当。输液港拔除术后,病例1、2、4患儿因原发病需继续住院治疗,病例3术后第2天出院。结论 导管断裂是输液港临床维护及使用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医护人员应重视输液港规范化操作与维护、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其是保障患儿输液港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

    摘要[ PDF 1.0 KB ] ( 129 ) 2024 ,2 (23): 47-51

  • 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中的应用302 人次已浏览

    彭小燕,黎秋圆,丘艳莹,谢东芝,徐燕,杨杰文

    目的 探讨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中的效果,以期为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护理员提供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 选取本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职护理员2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24例和对照组12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培训模式,试验组采用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培训1年后,比较两组护理员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自我效能评分与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护理员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员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对照组;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员的工作满意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互联网+模块化的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员培训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增强护理员一般自我效能感,提升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员的工作满意度。

    摘要[ PDF 0.0 KB ] ( 125 ) 2022 ,11 (21): 74-79

  • 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453 人次已浏览

    邓涛,陈妙盈,黄宝琴,冯永申,刘劭菲,张利峰

    目的 调查初诊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选取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童行为中心就诊的288名初诊孤独症儿童父母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比奇中心家庭生活质量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父母育儿胜任感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结果 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总分(86.08±15.42)分。采取不同应对倾向的儿童父母其家庭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存在差异,积极应对方式家长的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更高(P<0.01);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总分与育儿胜任感、社会支持分别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育儿胜任感、社会支持是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增强父母的育儿胜任感,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38 ) 2022 ,9 (50): 19-27

  • 儿童急性白血病6-巯基嘌呤治疗致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311 人次已浏览

    张婷婷,唐丽君,黄林燕,陈禧,徐淑贞,蔡敏

    目的了解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致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策略。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本科室住院采用6-MP治疗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急性白血病患儿1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低血糖反应的1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血糖值1.5~2.9mmol/L,平均(2.4±0.4)mmol/L,其中5例出现症状性低血糖,9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0U/L的有12例(85.7%);患儿均为晚上睡前空腹口服6-MP,发生低血糖的时间集中在05:40am-09:30am(约空腹后12~15h);年龄1~6岁,平均(3.3±1.9)岁。所有患儿经过处理后血糖值恢复正常,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6-MP致低血糖的发生与急性白血病患儿肝损害、年龄、禁食时间有关。儿童急性白血病采用6-MP治疗期间,需加强血糖变化监测、病情观察和饮食管理,同时提升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对预防6-MP致低血糖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262 ) 2021 ,8 (20): 45-49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在降低住院患儿护理风险的作用274 人次已浏览

    石云霞,朱亭立,冯晓艳,林嘉,谢珺

    目的探讨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减少住院患儿护理风险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6月1542例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内科住院患儿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19年7月—12月1775例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内科住院患儿设为试验组,实施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在意外拔管、跌倒/坠床、压疮(红臀)和用药差错等总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儿及其家属对工作态度、护理效率、护患关系、技术操作和整体护理质量等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基于改良爱尔兰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分级护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可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71 ) 2020 ,11 (19): 42-46

  • 俯卧位通气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522 人次已浏览

    唐龙,聂泽坤,张小云,饶倩,宋家祥

    目的系统评价俯卧位通气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俯卧位通气应用于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自身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7项研究,5项随机对照试验和2项自身对照试验,包括33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俯卧位通气组患儿的PaO2[MD=15.78,95%CI (2.29,29.27),P=0.02]、PaO2/FiO2[MD=60.82,95%CI(17.73,103.91),P=0.006]、氧指数[MD=-2.89,95%CI (-3.41,-2.36),P <0.001]、平均气道压[MD=-1.77,95%CI (-2.10,-1.44),P<0.001]及死亡率[OR=0.30,95%CI (0.13,0.69),P=0.005]与仰卧位通气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MD=-31.45,95%CI(-35.29,-27.61),P<0.001]经亚组分析后,与仰卧位通气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PaCO2[MD=-2.74,95%CI(-5.82,-0.34),P=0.08]、压力性损伤发生率[OR=1.30,95%CI(0.56,3.04),P=0.54]及气管插管脱管发生率[OR=0.64,95%CI(0.17,2.36),P=0.50]与仰卧位通气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PaO2、PaO2/FiO2、OI,降低平均气道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降低死亡率,对改善患儿预后有利;而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PaCO2、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气管插管脱管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摘要[ PDF 0.0 KB ] ( 165 ) 2020 ,9 (19): 48-55

  • 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护理在变应性鼻炎儿童管理中的应用474 人次已浏览

    吕梦颖,卢大松,李香梅,冯勇军,周燕苓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护理模式在变应性鼻炎儿童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98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宣教。比较两组患儿干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再就医次数、遗忘用药次数和延误学业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再就医次数、遗忘用药次数、延误学业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变应性鼻炎患儿自护能力,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64 ) 2020 ,5 (19): 55-59

  • 住院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研究进展473 人次已浏览

    陈新红 张春华 龚明 李杨燕

    <正>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有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结局的风险[1]。住院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15%~30%[2]。患儿的营养不良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况,会增加感染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伤口愈合的延迟[3-8],导致儿童

    摘要[ PDF 4158.0 KB ] ( 248 ) 2019 ,3 (18): 69-73

  • 儿童癌因性疲乏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303 人次已浏览

    屈文倩 田梅梅

    <正>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目前被认为是癌症及抗癌治疗中最常见且最具破坏性的副作用,在治疗结束数月甚至数年后依然存在[1]。在儿科癌症人群中35.6%~93%受CRF的影响[2-3],接受化疗的患儿疲乏程度更高[4]。被儿童和青少年一致认为是与癌症及其治疗相关的最持久、最不舒服和最紧张的症状之一[5],对患儿生命质量造成

    摘要[ PDF 4734.0 KB ] ( 188 ) 2019 ,10 (18): 71-76

  • 小组焦点访谈法构建集束化护理措施对儿童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感染的影响608 人次已浏览

    康伟 李辉 刘丽 汪永新

    目的探讨小组焦点访谈法构建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儿童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脑积水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16年1月-6月入院)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组(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围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应用小组焦点访谈法构建的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在术后第2、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6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儿感染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小组焦点访谈法构建的集束化措施能降低患儿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感染率,减少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4315.0 KB ] ( 271 ) 2018 ,1 (17): 25-29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