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握力球手部锻炼预防PICC患者置管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71 人次已浏览
吕源;李纳新;张世斌;
目的 探讨握力球手部锻炼用于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置管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行PICC置管治疗的105例肝癌患者,按简单随机法中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静疗护理,n=52)与观察组(静疗护理+握力球手部锻炼干预,n=53),比较两组患者置管侧上肢血液循环、手部锻炼依从性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4 w,观察组患者腋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置管4 w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CC置管患者握力球手部锻炼可改善置管侧上肢血液循环,提高手部锻炼依从性,减少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 PDF 1.0 KB ] ( 40 ) 2023 ,5 (22): 37-42
-
乳腺癌术后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并发症的护理71 人次已浏览
李密影;陈淼;王嘉琳;田苗;王翠影;
目的 总结乳腺癌术后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总结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共收治45例乳腺癌术后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血肿3例、感染3例、血管危象4例。并发症护理包括维持患者稳定心理状态;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体位的护理及增强免疫、营养支持;建立实时化血管危象监控及报告平台、构建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的监测及管理流程。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所有并发症均治愈,移植皮瓣均成活。结论 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维持其稳定心理状态,可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体位的护理及增强免疫等,可预防血肿和感染发生;建立血管危象监控及报告平台、构建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的监测及管理流程,对预防和治疗血管危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要[ PDF 1.0 KB ] ( 36 ) 2023 ,4 (22): 42-46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225 人次已浏览
徐庆华,赵君花,甄长萍,梁新蕊
目的 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437例M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7 3分为训练集(n=305)与测试集(n=132),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以证实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2.047,95%CI:1.164~3.599)、透析龄≥24个月(HR=1.707,95%CI:1.013~2.877)、QT间期离散度≥63 ms(HR=1.773,95%CI:1.123~2.801)、C反应蛋白水平(HR=1.142,95%CI:1.054~1.238)、尿酸水平(HR=1.028,95%CI:1.006~1.052)是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模型校准曲线接近45°对角线,C-index为0.785,预测1年及3年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95%CI:0.772~0.861)、0.758(95%CI:0.706~0.805),预测临界值分别为262分、90分。测试集校准曲线接近45°对角线,C-index为0.724,预测1年及3年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95%CI:0.742~0.858)、0.728(95%CI:0.659~0.789),测试集和训练集预测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DCA显示训练集与测试集阈值概率范围分别为0.10~0.65与0.05~0.50,模型表现为正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基于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性与临床实用性,针对透析3个月以上的MHD患者,当1年得分≥262分及3年得分≥90分时应加强心血管并发症监测,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
摘要[ PDF 0.0 KB ] ( 102 ) 2022 ,6 (21): 6-14
-
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期间造口并发症预警模型的建立与评估307 人次已浏览
朱灵芝,刘建花,代姗姗,吕桂芬
目的分析影响术后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期间造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警模型,并评价模型的准确性,为分级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372例结直肠癌造口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67)与非并发症(n=3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警模型,并利用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评估。结果 372例结直肠癌造口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01%(67/3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腹壁切口长度≤3.0cm、造口位于左乙状结肠、手术时间长是影响造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接受造口师指导为保护性因素(P<0.05);造口并发症列线图预警模型预测造口并发症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781~0.861),敏感性89.55%,特异性72.08%;列线图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6.464,P=0.595。结论基于影响术后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期间造口并发症的5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可为结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并发症预防性分级护理制定提供依据。
摘要[ PDF 0.0 KB ] ( 164 ) 2021 ,3 (20): 1-7
-
早期肠内营养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相关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253 人次已浏览
江丽玲,王建宁,李立群,张淑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比较E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研究者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4篇英文文献,7篇中文文献,共5 574例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N相比,EEN能够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OR=0.74,95%CI=0.59~0.92,P<0.01];消化道出血发生率[OR=0.33,95%CI=0.18~0.60,P<0.01],但EEN在降低血流感染[OR=0.80,95%CI=0.59~1.08,P=0.14]、腹泻发生率[OR=0.43,95%CI=0.17~1.06,P=0.07]及病死率[OR=0.94,95%CI=0.84~1.06,P=0.3]方面并未显示明显优势,合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行EEN对其血流感染、腹泻发生率及病死率无明显影响,其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
摘要[ PDF 0.0 KB ] ( 118 ) 2020 ,6 (19): 27-34
-
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行为的影响486 人次已浏览
姚海艳 夏敏 余桂芳 文玉琼 曾丽青 黄碧珠
目的探讨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教育,干预组患者常规教育增加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监测和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控制各指标较对照组好,血糖监测频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糖结果记录率、特殊情况下增加血糖监测率等血糖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糖仪持有率、血糖监测次数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可改善患者的血糖监测行为,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摘要[ PDF 4031.0 KB ] ( 268 ) 2019 ,5 (18): 39-43
-
晚期宫颈癌患者盆腔廓清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523 人次已浏览
林小玲 蒋超南 李振炎
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患者盆腔廓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总结护理要点,以便为相关疾病的护理提供经验借鉴。方法对56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盆腔廓清术,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5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25~1090min,平均(573.60±87.43) min,手术失血量250~3500mL,平均(558.24±76.25) mL,住院时间9~35d,平均(18.26±3.89)d。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14例(25.00%),其中伤口感染3例(5.36%),尿路感染1例(1.78%),肺部感染1例(1.78%),术后出血3例(5.36%),吻合口瘘2例(3.57%),肠梗阻3例(5.36%),下肢静脉血栓1例(1.78%)。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盆腔廓清术后患者严密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及时处理及预防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 PDF 4971.0 KB ] ( 259 ) 2019 ,7 (18): 15-19
-
睾丸尖钳穿刺取精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512 人次已浏览
邓明芬 高勇 陈民 梁玉莲 谭颜玲 覃华
目的探讨睾丸尖钳穿刺取精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总结护理要点,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3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睾丸尖钳穿刺取精手术的患者1420例,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结果本组1420例睾丸尖钳穿刺取精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15min,平均(10.25±1.62)min。患者均发生疼痛,发生率100.00%;晕厥14例,发生率0.99%;睾丸血肿10例,发生率0.70%;感染3例,发生率0.21%。均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康复。结论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预见性预防及护理工作,其对预防及减轻患者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 PDF 3931.0 KB ] ( 347 ) 2018 ,11 (17): 40-43
-
持续营养干预对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阶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595 人次已浏览
李智英 张婷婷 黄惠 钟婷 蔡敏
目的探讨持续营养干预对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ALL)患儿维持治疗阶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住院号码(ID)的单双号,将168例维持治疗阶段的高危ALL患儿分为对照组(单号)84例及观察组(双号)8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与间断性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实施持续营养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持续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ALL患儿维持治疗阶段营养状况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 PDF 4604.0 KB ] ( 286 ) 2018 ,7 (17): 28-33
-
新疆地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PICC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743 人次已浏览
赖丽君 吴兰华 陈玲 赵艳杰 林素兰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6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10个月随访,前瞻性观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新疆地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PICC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2/308);其中以第3个化疗周期PICC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第1个和第6个化疗周期发生率较低;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瓣膜类型、穿刺次数、维护时间、居住地是肿瘤患者化疗期间PICC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疆地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PICC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年龄<18岁、末端开放式PICC、穿刺次数增多、导管维护时间>7d、居住地为农村是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给予个性化健康指导,以降低P1CC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PICC使用质量。
摘要[ PDF 5454.0 KB ] ( 290 ) 2017 ,12 (1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