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8163203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PICC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51 人次已浏览

    周晓倩,王芬,李素云,刘芳丽,曲莲莲,熊啸

    目的  构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指标,为评价 PICC 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函询法对 18 名静脉治疗领域专家进行 2 轮专家咨询,确定 PICC 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结果  对 18 名专家进行 2 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 100.00%;第 2 轮专家权威系数为 0.94,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 Kendall 协调系数 W 分别为 0.388、0.257 和 0.159(均 P<0.001),构建的 PICC 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包括 4 项一级指标(健康评估、专业技能操作、临床护理和教学科研),共 11 项二级指标(病史采集、穿刺部位及导管的选择、职业防护、专科护理操作技术、PICC 静脉安全评估与管理、急救护理技能、健康指导、教育咨询、沟通协作、教学指导、护理科研应用与专业发展),和 47 项三级指标。第 2 轮指标重要性 4.56~5.00 分、可观察性 4.50~4.94 分和反映对应的核心胜任力 4.61~5.00 分。结论  该研究形成的 PICC 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可为评价 PICC 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240 ) 2024 ,12 (23): 41-48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构建52 人次已浏览

    钱颖吉,唐红,王丽婷,程红岩,尤莉,李莉,

    目的 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为护理人员客观评价照顾者的营养照护水平以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照顾者技能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检索和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以及预调查,确定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0%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9和0.910,变异系数分别为0.035~0.162和0.025~0.078,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205~0.276和0.278~0.364(P<0.01),2轮专家函询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4.31~4.95分、4.55~4.96分。构建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包括经口营养照护知识、经口营养照护态度、经口营养照护技能、照顾者自身素质、照顾者管理自身情绪和家庭及社会资源管理等6个一级指标,共38个二级指标,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系数均<0.05。结论 构建的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科学合理,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护理人员对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87 ) 2024 ,11 (23): 16-23

  • 健康生态学视角下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37 人次已浏览

    徐筱璐;徐翠荣;郝天天;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健康生态学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法初步构建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3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对条目进行筛选和修改。结果 第2轮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882,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516、0.267、0.312(P<0.001)。满分比范围为0.23~0.97,变异系数值范围为0.037~0.188,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为4.10~4.97,标准差范围为0.18~0.78。最终形成的健康生态学视角下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患者个体、社会支持、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经济学4个一级指标;症状和体征、心功能、检验指标、心理状态、健康行为、其他相关指标、领悟(主观)社会支持、实际(客观)社会支持、支持可利用度、健康管理团队、信息平台、管理质量、实际经济状况、实际支出费用等14个二级指标以及血压、心率、呼吸等43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健康生态学视角下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能为临床医护人员优化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124 ) 2023 ,9 (22): 57-65

  • ICU患者外周动脉管路护理管理指标的构建114 人次已浏览

    李尊柱;马慧颖;张媛媛;隆云;孙红;刘金榜;李奇;罗红波;孙建华;井杰;

    目的 构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患者外周动脉管路护理管理指标,提高重症患者动脉置管规范化管理水平。方法 2022年6月—7月通过文献复习法、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定ICU患者外周动脉管路护理管理指标条目池。2022年8月—9月选择17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对该护理管理指标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外周动脉管路护理管理指标。结果 17名专家均完成两轮德尔菲法,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均为100.0%,权威程度系数均为0.89;第一轮三级指标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数范围为4.09~4.83,变异系数范围0.10~0.25,满分比0.53~0.88;第二轮三级指标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数范围为4.29~4.83,变异系数范围为0.08~0.21,满分比0.59~0.88;第二轮一、二、三级指标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462,0.478,0.431。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形成含有3个一级指标(置管与拔除、采血、导管维护),9个二级指标(置管准备、置管与穿刺、检查固定、管路更换、管路拔除、采血工具、操作要求、管路维护、并发症管理)和42个三级指标的ICU患者外周动脉置管护理管理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外周动脉管路护理管理指标,经过统计分析咨询结果可靠,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协调程度与集中程度均较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能为ICU护士实施外周动脉管路管理提供规范化的指引。

    摘要[ PDF 1.0 KB ] ( 166 ) 2023 ,9 (22): 7-15

  • 助产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的构建74 人次已浏览

    申旭倩;高玉芳;宋蕾;袁美玲;杨瑞;纪姿彤;王龙龙;

    目的 构建全面、细化的助产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助产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方法 以建构主义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条目的筛选。结果 选取从事助产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的27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两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4.38%和74.07%,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0和0.297(均P<0.001),构建了包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和三级指标76项的助产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构建科学、可靠的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可为助产方向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的遴选及内涵建设提供参考。

    摘要[ PDF 1.0 KB ] ( 120 ) 2023 ,7 (22): 66-75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107 人次已浏览

    向美焕;杨子晴;张少璇;冯晓玲;

    目的 构建系统、全面、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为“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的岗前培训和考核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方法 在护士岗位胜任力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以该指标体系为依据,应用于87名报名参加“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的培训中,以验证其效果。结果 选取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等领域的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0%和100.0%,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880。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79(P<0.001)。最终形成的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108项。87名参加培训的护士,理论及技能考核合格人数为45名(51.72%)。45名护士完成60例患者上门服务,患者对护士服务满意度为100.0%,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无投诉。结论 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能够对从业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有效评价。

    摘要[ PDF 1.0 KB ] ( 237 ) 2023 ,6 (22): 60-69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92 人次已浏览

    吴玲玲;王雪梅;

    目的 构建科学的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管理者及其护理人员客观评价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4月通过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2%、1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8、0.888,2轮Kendall’s W系数均>0.70(P<0.05)。该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包括延续护理的延续性信息平台建设、延续性护理知识获取、人员配备、管理方案的延续、医患关系的延续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健康教育、随访、依从性、满意度、临床结局等,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45 ) 2023 ,3 (22): 40-45

  •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构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96 人次已浏览

    甘恬田;朱琼芳;江楠;龚凤球;李素萍;姚晓琴;马巧梅;

    目的 构建本土化、科学可靠的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标准化工具。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依据,基于循证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制订函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14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8~0.235、0.267~0.316、0.364~0.386(均P3.50、变异系数<0.25。结论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可为PACU护理质量的管理提供科学性、可靠性、可操行性较强的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46 ) 2023 ,3 (22): 33-39

  • 小儿消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85 人次已浏览

    古瑶;张同欣;袁艳;魏婷;宋昕;杨静;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具有可操性的小儿消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以期为评价小儿消化科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等方法,初步拟订小儿消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条目池,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8。构建的小儿消化科质量评价指标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小儿消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为规范小儿消化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可靠的工具。

    摘要[ PDF 1.0 KB ] ( 56 ) 2023 ,3 (22): 26-32

  •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05 人次已浏览

    詹昱新;喻姣花;王莹;李素云;陈怿;汪颖越;刘云访;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住院患者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提升手术患者护理质量。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检索国内外文献,整合临床实践和患者个体需求,分析本院3年内护理质量情况,形成指标条目池。应用德尔菲法对3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各指标内容及重要性,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问卷咨询回收率均为100.00%,权威系数为0.907和0.904,判断系数为0.964和0.969,熟悉系数为0.850和0.83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0和0.300。最终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82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可为住院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监测与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

    摘要[ PDF 1.0 KB ] ( 104 ) 2023 ,2 (22): 10-15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