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8160734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叙事护理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父母焦虑水平的影响1048 人次已浏览

    杨媛媛,谢安慰,孙雨,张龙宝,王春娟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父母焦虑水平的影响,为降低IM患儿父母焦虑提供新方法。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苏州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IM患儿父母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叙事护理干预,分别比较干预前后两组IM患儿父母焦虑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IM患儿父母状态焦虑(state-anxiety inventory,S-AI)、特质焦虑(trait-anxiety inventory, T-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IM患儿父母S-AI评分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干预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IM患儿父母T-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IM患儿父母护患沟通、健康教育、护理技术维度评分及其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叙事护理有助于降低IM患儿父母的焦虑水平,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摘要[ PDF 0.0 KB ] ( 566 ) 2023 ,1 (22): 16-21

  • 父母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有效性的最佳证据总结294 人次已浏览

    杨巾夏,姚文英,徐红贞,顾莺,张芳

    目的检索并获取父母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相关证据,并进行最佳证据总结。方法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BMJ、NICE、美国指南网、JBI、Cochrane Library、Pubmed、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美国儿科学会、美国疼痛协会、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新西兰指南协作组网、国际指南协作组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父母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证据,包括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和系统评价。由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包括1篇指南、2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和1篇Meta分析,最终总结出10条最佳证据。结论父母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父母参与认知、指导、文件和支持,可为临床疼痛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护理人员可根据证据进行临床护理实践。

    摘要[ PDF 0.0 KB ] ( 175 ) 2020 ,5 (19): 79-84

  • 父母语音唤醒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302 人次已浏览

    张丽花,李德勇

    目的探讨父母语音唤醒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降低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患儿苏醒期质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0例全麻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00例。对照组采用护士语言唤醒,试验组采用父母语音唤醒。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 PAED)、躁动发生率、术后躁动发生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结果试验组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躁动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苏醒期患儿实施父母语音唤醒,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203 ) 2020 ,4 (19): 21-24

  • 达标互动理论在早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患儿父母疾病知识认知及行为能力中的应用研究355 人次已浏览

    陈子祺,夏涛,吴敏,谭滢蓥,郑宁宁

    目的探讨达标互动理论对早发性脊柱侧凸行生长棒手术治疗患儿父母认知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二病区住院行生长棒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儿30例及其父母共30名为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及指导其父母对患儿实施包括生活护理、伤口护理和功能锻炼等;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一病区住院行生长棒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儿32例及其父母共32名为试验组,对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其父母实施基于达标互动理论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行第3次撑开延长型生长棒手术出院时)比较两组患儿父母疾病知识认知及行为能力得分及互动达标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父母疾病知识认知及行为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均P<0.01);疾病认知及行为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以基于达标互动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早发性脊柱侧凸行生长棒手术患儿父母近期的疾病知识认知及行为能力。

    摘要[ PDF 0.0 KB ] ( 162 ) 2020 ,1 (19): 39-44

  • 脑瘫患儿父母家庭照顾感受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533 人次已浏览

    汪丹 朱晓雯 罗梦娜 林思婷 李泽楷

    目的系统整合国内外脑瘫患儿父母家庭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为开展家庭和社区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CBM,WangFang,VIP,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所有相关的质性研究,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评价质量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将结果进行归纳形成7个新类别,并综合成2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一为身陷多重困境;整合结果二为渴望多方支持。结论政府及医疗保健人员应重视脑瘫患儿父母的感受,给予政策和医疗等支持,改善患儿父母的处境。

    摘要[ PDF 4420.0 KB ] ( 256 ) 2019 ,5 (18): 17-23

  • Ahmadi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新生儿父母心理健康中的应用494 人次已浏览

    阳惠,徐晓丽,何秀云,印真香,颜小娟,唐玲艳,胡莎

    目的 探讨 Ahmadi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新生儿父母心理健康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7年8 月至 2018年10 月在湖南省儿童保院接受肠造口手术的 60 例患儿及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随访期间研究组退出 1 例,对照组退出 2 例,最终完成 57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 Ahmadi 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干预前、干预 1 个月、干预 3 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度。 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3 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轻千对照组,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Ahmadi 延续性护理模式的肠造口患儿护理方案,可改善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摘要[ PDF 4319.0 KB ] ( 246 ) 2019 ,3 (18): 40-44

  • 患儿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对学龄前患儿及其父母的影响665 人次已浏览

    陈柳云 丁丽英 陈小俊 姚典业 吴耀业 谢丽洪 欧阳秋怡 王萍 龚凤球

    目的探讨患儿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对学龄前患儿及其父母的影响,提高麻醉诱导安全性及降低患儿及其父母不良情绪。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选取本院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3~7岁学龄前患儿400例及其父母400名,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儿术前及麻醉诱导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麻醉诱导期实施父母陪伴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及其父母术前1d、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焦虑情况及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躁动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率、麻醉费用、麻醉诱导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及患儿父母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及其父母术前1d、等待手术时焦虑得分及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及其父母麻醉诱导时焦虑得分及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躁动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率、麻醉费用、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及其父母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及患儿父母满意度比较,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学龄前手术麻醉诱导期患儿中实施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可稳定患儿及其父母不良情绪,并可保障患儿安全度过麻醉诱导期,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提高麻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5379.0 KB ] ( 245 ) 2018 ,11 (17): 34-39

  • 斜视患儿父母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1469 人次已浏览

    万君丽<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ORD-SPACING: 0px; TEXT-TRANSFORM: none; COLOR: rgb(124,124,124); PADDING-BOTTOM: 0px;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TOP: 0px; FONT: 14px/1.4 'Microsoft Yahei'; PADDING-LEFT: 0px; WIDOWS: 1; MARGIN: 0px 0.5em; LETTER-SPACING: normal; PADDING-RIGHT: 0px; TEXT-INDENT: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font-

    目的探讨斜视患儿父母的心理感受。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例斜视患儿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斜视患儿照顾者的照顾感受可归纳为4个主题:负性情绪体验、亲子关系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支持系统缺乏。结论依据斜视患儿父母的真实体验及内心感受,医护人员应主动关注患儿父母的心理活动,给予父母必要的知识指导和心理护理,从而减轻父母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摘要[ PDF 3982.0 KB ] ( 346 ) 2017 ,4 (16): 34-38

  • 肿瘤患儿父母照顾负担和积极应对方式状况及其相关性1280 人次已浏览

    叶增杰; 骆东妹; 梁木子; 曾珍; 朱云飞; 胡光云; 全小明

    目的了解肿瘤患儿父母照顾负担以及积极应对方式状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制订降低患儿父母照顾负担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照顾负担量表(zaritburdeninterview,ZBI),父母应对方式量表(copinghealthinventoryforparents,CHIP)对229名肿瘤患儿父母进行调查,患儿父母照顾负担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儿父母照顾负担总得分为(30.50&plusmn;12.24)分;患儿父母采用较多的前8项积极应对方式主要是来自&quot;团结这个家庭以及对未来保持希望&quot;的应对方式;患儿父母照顾负担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lt;0.05)。结论肿瘤患儿父母照顾负担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对肿瘤患儿父母照顾负担及时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这种负担压力,帮助其建立有效应对方式,改善其心理状况和精神状态,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摘要[ PDF 810.0 KB ] ( 403 ) 2016 ,1 (15): 18-22

  • 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特征及干预现状878 人次已浏览

    萧素媚;周巧华;陈阳霞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1]。世界各国报道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为0.02%~0.20%,国内在0.028%~0.10%之间,且呈现上升趋势[2]。由于孤独症病因未明,尚无特殊药物治疗。目前,国内主要治疗手段是采取感觉统合康复训练模式。马润娟[3]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状态,且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感觉和躯体运动障碍等方面有一定作用。秦颖等[4]根据报道和观察,感觉统合康复训练对于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等有较好的疗效。因此,该治疗模式已被国内许多医疗机构所采用。孤独症患者的训练是长期的,伴随终身的[5]。而在长期康复训练教育中父母起着主导作用。冀永娟等[6]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父母较正常儿童父母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易出现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由此可见,在漫长的照护过程中,患儿对父母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势必将影响到患儿的康复疗效。因此,研究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特征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儿的康复疗效。现将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特征及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摘要[ PDF 0.0 KB ] ( 268 ) 2015 ,2 (14): 73-77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