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334 人次已浏览
章毅;张琳;区月明;卢珊珊;徐秋娥;唐晓霞;郭金花;黄嘉熙;林丽霞;申铁梅;崔虹;
目的 系统检索、评价及汇总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相关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按照“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Up To 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国际指南图书馆(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美国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新西兰指南协作网(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NZGG),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澳大利亚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Austral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ACPG),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医脉通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相关的文献。由课题组接受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3篇。总结出29条关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疼痛评估、疼痛管理基本原则、疼痛管理的药物干预策略、疼痛管理的非药物干预策略、疼痛评价、疼痛管理教育培训、疼痛管理的组织7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提取和汇总的有关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疼痛评估和管理的证据,可为医护人员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摘要[ PDF 1.0 KB ] ( 578 ) 2024 ,7 (23): 83-93
-
基于CIPP理论的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构建79 人次已浏览
方海云;沈曼璇;林哲欣;饶红英;黄巧;王颖敏;成守珍;陈妙虹;
目的 构建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为专科护理人才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培养、考核标准。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及对往届专科护士培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的CIPP理论初步构建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1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3和0.87。2轮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68和0.75(P<0.01)。最终构建的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包括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及总带教老师的遴选和岗前培训的背景评价;理论教学师资及临床实践师资条件的输入评价;教师预讲效果评价、学生评价及专家评价3部分组成的过程评价;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操作的考核及培训满意度的成果评价。结论 基于CIPP理论构建的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专科护理人才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培养、考核标准,有利于专科护士教学培训质量水平的提高。
摘要[ PDF 1.0 KB ] ( 52 ) 2023 ,5 (22): 57-63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72 人次已浏览
赵宜娜;符霞;陈迎归;宋利;周丽芳;孙春艳;黄惠根;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12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治疗的295例MHD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体力活动问卷长卷、FRAIL衰弱量表和Herth希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患者体力活动的因素,AMOS 24.0软件对相关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295例患者中,体力活动不足有95例(32.2%)、体力活动适中有123例(41.7%)和体力活动活跃有77例(26.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态、活动知识、衰弱程度和希望水平是MH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衰弱程度(-0.287)、希望水平(0.201)和活动知识(0.131)是总效应前3位的影响因素,衰弱程度和希望水平是路径中的中介因素。结论 MH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较低,其影响因素较多,衰弱程度和希望水平对体力活动具有双重中介作用。
摘要[ PDF 1.0 KB ] ( 43 ) 2023 ,5 (22): 23-30
-
情境模拟结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266 人次已浏览
沈玉英,黎春常,王华军,陈丽芳,李海艳,郑晓燕
目的 了解情境模拟结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护生实习时间先后次序,将2020年7月至12月在本院ICU实习的32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将2021年1月至6月在本院ICU实习的32名护生设为试验组,实施情境模拟结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其包含6个教学环节,即导引(bridge-in)、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两组实习时间均为4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及临床教学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94.7±1.5)分高于对照组(85.8±2.1)分;试验组技能考核成绩(90.6±0.8)分较对照组(83.8±2.1)分高,两组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课堂吸引力、督促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各项教学评价指标得分方面,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情景模拟结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在ICU护理教学中,能有效提升护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同时也提升了临床教学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教学应用推广。
摘要[ PDF 0.0 KB ] ( 153 ) 2022 ,7 (21): 46-50
-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住院率的影响250 人次已浏览
崔虹,陈凌,林丽霞,赖敏华,谢永标
目的 了解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按患者入院时间先后次序进行分组,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电话随访失去联系1例,最终纳入42例;2019年4月至7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3例设为试验组,电话随访失去联系6例,最终纳入37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出院后采用电话方式回访;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3个月。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了解患者的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比较两组再住院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降低再住院率。
摘要[ PDF 0.0 KB ] ( 106 ) 2021 ,11 (20): 43-47
-
住院老年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350 人次已浏览
陈妙虹,许玲秀,沈曼璇,李琴,周瑾,卢少萍,饶红英,黄小琼,方海云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跌倒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12月在广东省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的205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住院老年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信行量表进行横断面的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住院老年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住院老年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信行量表总分及其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103.24±16.91)分及(32.90±7.04)分、(28.22±5.62)分、(42.11±6.9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排尿是否正常、是否使用助行器是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是否使用助行器是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参与跌倒预防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性别、是否使用助行器是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参与预防跌倒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住院老年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信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参与跌倒预防知识有待提高;使用助行器情况同时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参与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医护人员需善于发现患者对安全知识了解的意愿,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性别的患者,特别需关注使用助行器的患者,积极进行安全相关知识宣教,增强患者安全意识与参与行为,使患者主动参与到跌倒预防的工作中来。
摘要[ PDF 0.0 KB ] ( 195 ) 2021 ,3 (20): 15-22
-
广东省护理管理者职业化培训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256 人次已浏览
余逍,黄惠根,徐朋,巴志琼,李万玖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护理管理者职业化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建立完善护理管理者职业化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理管理者职业化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181家各级医院的1944名护理管理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护理管理者培训内容需求总分为(181.88±10.02)分,培训内容需求得分位于前4位的依次为沟通能力、执行力塑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护理人员绩效管理。护理管理者所在医院级别和其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年限及最高学历是护理管理者培训内容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广东省护理管理者的职业化培训需求较高。应以护理管理者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护理管理者所在医院级别、职务、工作年限及学历,制定护理管理者职业化规范化岗前培训体系,最终达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水平的目的。
摘要[ PDF 0.0 KB ] ( 169 ) 2021 ,2 (20): 67-73
-
父母语音唤醒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286 人次已浏览
张丽花,李德勇
目的探讨父母语音唤醒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降低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患儿苏醒期质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0例全麻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00例。对照组采用护士语言唤醒,试验组采用父母语音唤醒。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 PAED)、躁动发生率、术后躁动发生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结果试验组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躁动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苏醒期患儿实施父母语音唤醒,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98 ) 2020 ,4 (19): 21-24
-
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在深Ⅱ度烧伤创面中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576 人次已浏览
邝广梅 陈瀚熙 黄伟玲 魏丽君 黄志锋
目的探讨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在门诊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创面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就诊换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方法,试验组患者给予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换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愈合天数及换药次数、疼痛评分、伤口二次创伤评分、伤口周围皮肤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二次创伤评分及伤口周围皮肤评分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二次创伤评分低于对照组,伤口周围皮肤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天数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天数少于或短于对照组。结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在门诊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具有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频率及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3399.0 KB ] ( 368 ) 2019 ,6 (18): 17-20
-
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行为的影响485 人次已浏览
姚海艳 夏敏 余桂芳 文玉琼 曾丽青 黄碧珠
目的探讨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教育,干预组患者常规教育增加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监测和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控制各指标较对照组好,血糖监测频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糖结果记录率、特殊情况下增加血糖监测率等血糖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糖仪持有率、血糖监测次数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可改善患者的血糖监测行为,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摘要[ PDF 4031.0 KB ] ( 268 ) 2019 ,5 (18):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