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影响1375 人次已浏览
周红烨;张玉萍;曾海金;梁桂花;
急性重症脑梗死(acute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ASCI)是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急性期最为危险,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致死率较高[1]。ASCI后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引起患者肢体、吞咽、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在社会、医院和家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ASCI患者往往在急性期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携药回家,但大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未得到康复。由于患者自理能力差,家庭照顾者又缺乏专业护理,发生并发症较多。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是指患者在疾病治疗与康复阶段,由于诊疗环境和护理需求改变,需要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之间进行转运与过渡,护士为确保患者过渡期间护理工作的协调与连续而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护理行为[2]。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科室对ASCI患者出院后实施TCM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治疗的ASCI患者60例,其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9 (14): 10-13
-
归因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1074 人次已浏览
李娜;张玉芳;
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和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如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归因理论在护理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回顾总结,从归因理论对护理教学、护理实践、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阐述,探讨在护理教学中增强护士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符合患者的归因模式,以提升服务质量。现报道如下。1归因理论概述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1]。归因是动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归因理论源于动机研究。动机作为一种性格倾向可以决定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而采取行为的趋势[2-3]。有学者在动机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归因理论。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1958年首先提出归因理论,海德认为在寻求行为原因时,可以把它归于环境或者归于个人;在海德之后一些心理学家不断丰富归因理论,如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他认为归因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相互联系,个体的归因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而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又会影响其归因。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是Weiner的归因理论[4-5],Weiner将归因倾向分
摘要[ PDF 0.0 KB ] ( 444 ) 2013 ,1 (12): 77-80
-
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应对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1866 人次已浏览
顾娇娇 黄飞 王若维 张玉芳
目的 了解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和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应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和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应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 调查的144名儿童中曾发生意外伤害的有68名,分别为:外伤40名(占58.8%),烧烫伤12名(占17.6%),动物咬伤13名(占19.1%),异物吸入3名(占4.4%).家长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分别为:包扎术63名(占43.8%),人工呼吸44名(占30.6%),清创术35名(24.3%),胸外心脏按压19名(占13.2%).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应对知识掌握欠佳,对跌打擦伤、严重烧伤和喉咙被卡情况的应对正确率仅占9.7%和11.1%.结论 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应对知识和技能掌握欠缺,应根据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应对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应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能力.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1 (9): 0-0
-
中专临床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1044 人次已浏览
张玉芳林婵兰许实燕吴伟珠吴泽媛
目的调查中专临床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情况,以便为预防及减少护生锐器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2届121名中专实习护生进行调查,了解护生实习期间发生锐器伤的情况以及护生锐器伤发生的环节、锐器伤发生时间段和伤害器具分布情况。结果 121名护生发生锐器伤105名,发生率为86.8%。在操作过程,配药发生锐器伤占46.1%,其次为注射后拔出针头/针芯,占18.1%;操作后,重新将针头插回输液袋发生锐器伤占7.3%,双手回套针帽和整理锐器时各占5.6%;护生锐器伤发生率最高时间段为实习前3个月,占60.8%;伤害器具主要为玻璃安瓿,占47.8%,其次为头皮针,占24.1%,注射器针头,占15.1%。结论中专临床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普遍,配药时玻璃安瓿划伤发生率最高,操作不熟练和不规范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学校应增加防护知识教育,提高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医院应加强操作培训,并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在实践中跟踪指导,反复纠正护生不正确的操作习惯,减少护生锐器伤的发生。
摘要[ PDF 0.0 KB ] ( 422 ) 2013 ,4 (12): 5-8
-
藏汉两族护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1071 人次已浏览
闵玉娟张玉珍陈玉琴
目的了解藏汉两族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分别选取藏汉两族护生各12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进行调查。结果藏汉族护生SCL-90总得分分别为(136.96±30.76)分和(129.78±28.99)分,两者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级藏族护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和敌对方面得分高于汉族护生;2年级藏族护生强迫症状、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高于汉族护生;3年级藏族护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和焦虑得分高于汉族护生,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藏族护生心理状况较汉族护生差,学校和医院需加强对藏族护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针对不同年级的藏族护生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学习的困难,使她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 PDF 0.0 KB ] ( 346 ) 2013 ,8 (12): 8-12
-
国内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硅胶导尿管更换时间的Meta分析1289 人次已浏览
张荣张玉芳张静梁丹刘海龙肖淑萍王光秀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硅胶导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检索国内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研究对象为已发表的有关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硅胶导尿管更换时间研究的临床对照试验,观察指标为留置导尿管患者硅胶导尿管不同更换频率(每2周更换、每3周更换及每4周更换1次)下的泌尿系感染率。干预有效性的效应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结果共检索到11篇合格文献。Meta分析结果提示: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硅胶导尿管每2周更换1次与每4周更换1次、每3周更换1次与每4周更换1次发生泌尿系感染的RR值分别为0.51[95%CI(0.40,0.66),P0.001]、0.79[95%CI(0.58,1.08),P=0.14],每2周更换1次者泌尿系感染率明显高于每4周更换1次者,但每3周更换1次者与每4周更换1次者泌尿系感染率没有差异。结论结合硅胶导尿管的材料性质及其观察指标,根据临床最优原则,得出硅胶导尿管每4周更换1次为宜。
摘要[ PDF 0.0 KB ] ( 728 ) 2014 ,12 (13): 6-10
-
护士情绪劳动在职场排斥与情绪衰竭的中介效应317 人次已浏览
苟莉,马绍壮,王国锋,曾卫龙,温贤秀,张玉侠
目的探讨护士情绪劳动在职场排斥与情绪衰竭的中介效应,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劳动量表、职场排斥量表、职业倦怠量表,运用时滞调查法,进行两次数据收集,获得成都市某三甲医院370名护士的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护士情绪劳动在职场排斥与情绪衰竭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护士职场排斥得分1.30(1.00,1.73)分,情绪劳动中浅层扮演得分1.50(1.00,2.25)分、深层扮演得分3.00(1.33,4.00)分,情绪衰竭得分3.53 (2.60,4.20)分。职场排斥与情绪劳动中的浅层扮演、深层扮演及情绪衰竭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浅层扮演与情绪衰竭呈正相关关系(P<0.01),但深层扮演与情绪衰竭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情绪劳动在护士职场排斥与情绪衰竭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好,模型较为合理。情绪劳动浅层扮演在职场排斥与情绪衰竭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护士情绪劳动以及感知到的职场排斥处于中下水平,情绪衰竭处于中上水平;护士遭受的职场排斥通过情绪劳动中浅层扮演导致护士产生情绪衰竭。医院管理部门应重视及预防职场排斥现象,给予护士提供更多的组织支持和领导关怀,特别是提高护士情绪管理技能及鼓励护士使用深层扮演来减少职场排斥带来的情绪衰竭。
摘要[ PDF 0.0 KB ] ( 243 ) 2020 ,6 (19): 1-6
-
心理灵活性在术后乳腺癌幸存者疾病感知和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作用469 人次已浏览
杨月波,张玉芳,李娜,禚玥,孟雯琪,张俊福
目的 了解疾病感知和心理灵活性对术后乳腺癌幸存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探讨心理灵活性在疾病感知和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以240例术后乳腺癌幸存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承诺行动问卷以及癌症复发恐惧量表进行横断面研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术后乳腺癌幸存者疾病感知、心理灵活性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21.0软件建立心理灵活性在疾病感知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效应模型,并用Bootstrap置信区间评估法验证其中介效应。结果 共有221例术后乳腺癌幸存者完成研究。术后乳腺癌幸存者的复发恐惧得分为(93.10±17.54)分,与疾病感知呈正相关(r=0.614,P<0.01),与心理灵活性呈负相关(r=-0.562,P<0.01);疾病感知直接预测癌症复发恐惧的标准化效应值为0.358,以乳腺癌术后幸存者心理灵活性为中介变量间接预测癌症复发恐惧的标准化效应值为0.337,疾病感知对癌症复发恐惧的总效应值为0.69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8.49%。结论 疾病感知可直接影响癌症复发恐惧,也可通过心理灵活性间接影响癌症复发恐惧。护理人员可通过减少术后乳腺癌幸存者的消极性疾病感知,提高心理灵活性,以减轻其癌症复发恐惧心理。
摘要[ PDF 0.0 KB ] ( 174 ) 2022 ,8 (21): 1-8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鼻损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4362 人次已浏览
刘钰敏,张玉霞,周敏,程雅惠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引起的鼻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22 年 10 月— 2024 年3 月在山东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NICU 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 268 例新生儿资料,统计发生鼻损伤例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鼻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NICU 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鼻损伤发生率为 19.4%(52/268)。胎龄≤ 32w、出生体重 65%、嗜睡 / 昏迷、存在有创通气史、nCPAP 治疗前新生儿皮肤风险评分≥ 13 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时长≥8d 是 NICU 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鼻损伤的危险因素(均 P<0.05)。结论 NICU 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鼻损伤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多样,临床医护人员应对可干预因素尽早干预以减少鼻损伤发生率。
摘要[ PDF 1.0 KB ] ( 244 ) 2025 ,3 (24): 1-6
-
手术室男护士职业延迟满足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11 人次已浏览
贾占辉,陈毅文,张玉婷
目的探讨手术室男护士的职业延迟满足水平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手术室男护士职业延迟满足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尊量表、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和职业延迟满足量表对河北省内256名手术室男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男护士职业延迟满足总分为(24.80±4.32)分,自尊水平总分为(30.51±8.21)分,职业认同总分为(114.81±24.09)分;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手术室男护士职业延迟满足水平与其自尊、职业认同水平呈正相关(P<0.01);手术室男护士的职称水平,是否手术室专科护士,月薪酬水平,职业认同和自尊水平是其职业延迟满足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同解释42.8%职业延迟满足水平的变异。结论手术室男护士的职业延迟满足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尊和职业认同对其职业延迟满足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希望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手术室男护士的自尊和职业认同水平,从而提高其职业延迟满足水平,来促进手术室护理的发展。
摘要[ PDF 0.0 KB ] ( 161 ) 2021 ,4 (20): 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