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81 人次已浏览
徐小微,彭小琼,陈玉英,李燕芬,林晓莹,肖萍,黄天雯,成守珍
目的 了解营养专科护士的工作体验和需求,为营养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和管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 2024 年 1 月— 2 月广东省护理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培训认证后,在临床工作 1 年以上不同省份的 12 名营养专科护士,基于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 Nvivo12 软件和 Colaizzi 7 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营养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 3 个主题及 8 个亚主题,成长与收获(不断学习营养治疗相关知识,提升专业水平;积极投入营养治疗实践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肩负责任与使命(责任所在,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培养人才,推动营养护理学科发展的使命感);面临的挑战(未建立营养护理工作岗位,存在角色冲突;医护团队在营养治疗实践过程沟通不足;营养护理工作发展尚缺乏资源的支持;自身专业知识及技能未能完全满足目前的工作需求)。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考虑设立营养专科护士岗位,加强对营养专科护士的支持和培养,促进其职业发展。
摘要[ PDF 1.0 KB ] ( 37 ) 2025 ,3 (24): 48-53
-
基于目标管理的呼吸集束护理在胃肠手术呼吸风险患者中的应用160 人次已浏览
乔金方;熊伟昕;成守珍;
目的 探究基于目标管理的呼吸集束护理对胃肠手术呼吸风险患者术后肺功能、肺部并发症和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11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胃肠外科病房进行择期手术的80例呼吸风险评估为中、高风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4月—7月手术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呼吸道护理,8月—11月手术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基于目标管理的呼吸集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5d肺功能、术后肺部并发症和15项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15,QoR-15)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d,FVC(t=3.173,P=0.002)和FEV1(t=2.883,P=0.005)下降的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d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Z=-2.454,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 QoR-15评分,两组患者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疼痛”(Z=-2.738,P=0.006)、“感到紧张或焦虑”(Z=-2.593,P=0.010)和“感到伤心沮丧”(Z=-2.945,P=0.003)3个条目,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其他各条目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目标管理的呼吸集束护理有利于胃肠手术呼吸风险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能够提高胃肠手术呼吸风险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摘要[ PDF 1.0 KB ] ( 72 ) 2024 ,10 (23): 43-50
-
绿道专职护士主导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救治模式的应用143 人次已浏览
谭薇;成守珍;谢小华;彭刚刚;郭培锋;刘薇;齐楚怡;王亚娟;李玉萌;
目的 探讨绿道专职护士主导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溶栓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深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4例AIS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3月—2022年2月61例AIS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接诊溶栓;2022年3月—2023年2月的63例AIS患者为干预组,采用以绿道专职护士为主导的模式接诊溶栓。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完成CT所用时间、溶栓知情同意谈话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开始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DNT 60min达标率、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患者就诊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入院至完成CT检查所用时间、溶栓知情同意谈话时间、DNT均短于对照组,干预组DNT 60min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溶栓前后干预组NIHSS评分降幅较对照组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绿道专职护士为主导的AIS静脉溶栓救治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入院至完成CT检查所用时间、溶栓知情同意谈话时间、DNT时间,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DNT 60 min达标率及患者就诊满意度。
摘要[ PDF 1.0 KB ] ( 87 ) 2024 ,9 (23): 31-36
-
两种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中加湿性能的比较评价104 人次已浏览
杨梅;潘璐;钟晓燕;陈晖;朱梅;王佳莹;马丽标;成守珍;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高流量湿化氧疗方式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应用的加湿性能,分析两种氧疗方式的加湿性能与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关系,为气管切开脱机患者湿化氧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146例气管切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73例。试验组使用文丘里高流量湿化氧疗装置(humidifiers Venturi high-flow oxygen therapy,HVHF)经气管切开导管进行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AIRVOTM2)经气管切开导管进行高流量湿化氧疗,两组设置同等条件的气体流速,对两组患者在高流量湿化氧疗0h、48h、7d和14d的近患者端气体的加湿性能指标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温度与痰液粘稠度、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PaCO2)、氧合指数(oxygennation index,PaO2/FiO2)、肺部感染发生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过程对照组脱落12例,试验组1例,对照组共完成61例,试验组共完成72例。两组患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端气体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温度与患者PaO2、PaCO2、PaO2/FiO2指标存在时间效应(均P<0.001),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PaO2、PaO2/FiO2指标不存在交互效应与组间效应(均P<0.001),而且试验组患者氧疗48h、7d、14d的PaO2、PaO2/FiO2指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48h、7d、14d痰液粘稠度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种高流量湿化氧疗装置HVHF和AIRVOTM2,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加湿性能相似,但HVHF在改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氧合效果及降低肺部感染方面优于AIRVOTM2,建议根据条件能优先选择HVHF作为气管切开脱机患者高流量湿化氧疗。
摘要[ PDF 1.0 KB ] ( 62 ) 2023 ,12 (22): 9-16
-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232 人次已浏览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组;李向芝;胡丽君;王娅敏;成守珍;
目的 形成《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完善人工气道湿化规范。方法 检索、评价和汇总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证据,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建议进行分析、修改及完善,形成《共识》终稿。结果 最终形成的《共识》内容包括相关概念、温湿化目标范围、人工气道湿化管理流程、湿化方式、湿化液选择、湿化效果评价方法等6个方面。结论 该《共识》实用性较强,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和质量的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189 ) 2023 ,11 (22): 1-10
-
“四体系一平台”护理管理模式在预防ICU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研究157 人次已浏览
高明榕;薛卫华;唐宇君;申贵江;成守珍;
目的 探讨“四体系一平台”护理管理模式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的效果,降低CLABSI发生率。方法 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本院4个外科ICU病区收治的5 9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2 852例患者设为实施前组,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3 116例患者设为实施后组。实施前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实施后组应用“四体系一平台”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CLABSI发生率,实施前后护士输液附加装置更换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两组患者置管最大无菌屏障合格率、皮肤消毒合格率。结果 应用“四体系一平台”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CLABSI率由1.96‰(29/14 765)降至0.97‰(17/17 4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04,P=0.019);护士输液附加装置更换合格率(92.86%v 99.73%,χ2=264.498,P<0.001)、手卫生方法正确率(99.02%v 99.73%,χ2=32.342,P<0.001)、手卫生依从性(99.18%v 99.49%,χ2=5.664,P=0.019)、最大无菌屏障合格率(95.93%v 99.69%,χ2=10.399,P=0.002)、皮肤消毒合格率(93.61%v 98.80%,χ2=67.630,P<0.001)均较实施前组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体系一平台”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ICU护士在导管维护时的规范性、有效性和依从性,降低ICU患者CLABSI率。
摘要[ PDF 1.0 KB ] ( 71 ) 2023 ,9 (22): 25-30
-
基于CIPP理论的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构建79 人次已浏览
方海云;沈曼璇;林哲欣;饶红英;黄巧;王颖敏;成守珍;陈妙虹;
目的 构建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为专科护理人才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培养、考核标准。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及对往届专科护士培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的CIPP理论初步构建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1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3和0.87。2轮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68和0.75(P<0.01)。最终构建的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包括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及总带教老师的遴选和岗前培训的背景评价;理论教学师资及临床实践师资条件的输入评价;教师预讲效果评价、学生评价及专家评价3部分组成的过程评价;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操作的考核及培训满意度的成果评价。结论 基于CIPP理论构建的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专科护理人才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培养、考核标准,有利于专科护士教学培训质量水平的提高。
摘要[ PDF 1.0 KB ] ( 51 ) 2023 ,5 (22): 57-63
-
帕金森病专科护士的教育培训及资格认证现状95 人次已浏览
麦依婷;成守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1],将导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并伴随生活质量降低[2]。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消化道症状明显重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4],产生病耻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负担。帕金森病专科护士为帕金森人群护理提供科学、高效的护理方案,发挥其职能及核心作用。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截至2016年,由于全球年龄标准化PD患病率较1990年增加74.3%。全球有6 10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其中290万人(47.5%)为女性,320万人(52.5%)为男性[5]。因此,PD患者从住院期到门诊复诊最后过渡到家庭护理[6],均需不同水平的护理援助。帕金森病专科护士(Parkinson’s disease nurse specialist,PDNS)可以维持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 PDF 1.0 KB ] ( 66 ) 2024 ,3 (23): 88-94
-
基于核心能力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建立及其实施效果401 人次已浏览
陈玉英,成守珍,陈利芬,张小燕
目的 建立基于核心能力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2017年完成了2年培训的新护士646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选择2018年-2020年完成了2年规范化培训的新护士489名为试验组,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比较培训后两组护士的结业考核成绩的差异、培训前后试验组新护士核心能力得分的差异,了解试验组新护士对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反馈情况。结果 培训后试验组考核总成绩(90.6±4.8)分高于对照组的(85.7±6.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3,P<0.001)。培训后试验组新护士核心能力总分(92.0±4.4)分高于培训前(82.6±7.7)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1,P<0.001)。试验组护生对规范化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99.0%。结论 基于核心能力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可提高新护士核心能力和理论及操作水平,并得到新护士广泛的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128 ) 2022 ,11 (21): 57-62
-
成人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的专家共识533 人次已浏览
邓亚雯,何志丽,陈传希,米丽,王梅,陈玉英,白利平,卫政登,高明榕,张小燕,成守珍
目的 形成《成人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超声引导下鼻腔管置管操作流程。方法 查阅国内外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的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医疗护理专家的工作经验,形成初版《共识》;通过2轮专家咨询,进行整理和修改,形成终版《共识》。结果 《共识》的内容覆盖了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的各环节,包括鼻肠管置管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人员资质要求、隔离与防护要求、置管前准备、置管过程、置管后护理及位置判断。结论 《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实施成人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提供临床指导,使护士在操作时有据可循,从而提高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
摘要[ PDF 0.0 KB ] ( 151 ) 2022 ,10 (2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