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6888764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成批爆炸致特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936 人次已浏览

    王静云;李小珍;

    烧伤尤其是特重度烧伤后,机体高分解代谢,能量和蛋白质大量消耗,如果摄入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可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创面愈合迟缓、全身性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后果,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烧伤患者应尽早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正确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持正氮平衡及维持器官结构和功能,增强免疫机制,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1]。2014年8月2日昆山特大爆炸事件中,本科室对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营养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8月2日本科室收治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4~45岁,平均(38.33±7.28)岁。烧伤体表总面积75%~99%,平均(91.33±6.94)%,其中75%1例,80%1例,85%1例,90%4例,93%1例,95%4例,99%3例。烧伤部位:头面部、四肢、躯干、会阴部。3例采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12例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1.2肠内营养的方法1.2.1制订营养摄入量根据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热量公式[2]为参考估算,烧伤患者所需热量(kcal/d)=1000×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7 (14): 36-39

  • 临床护理人员对现行护理质量考评评价的质性研究1056 人次已浏览

    王静;施雁;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水平不仅能够衡量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果,同时也是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服务质量。护理质量低下可直接增加患者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1-3]。而跌倒、用药错误、导管重置、用氧错误、输血不良反应等护理不良事件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死亡[4-5]。护理质量指标和评价对护理工作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决定着护理行为的调整和患者的护理效果,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6-7]。如何科学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推动单病种护理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建立适应国内国情的更科学、系统、先进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是值得护理管理者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也是实现科学、规范、高效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进行了护理质量考评评价的质性研究,目的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本院25名临床专科护士和护士长,均为女性,年龄26~38岁,平均(32.25±2.75)岁。护龄:3~16年,平均(7.34±1.23)年。职称:主管护

    摘要[ PDF 0.0 KB ] ( 330 ) 2013 ,1 (12): 7-9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两种不同空气消毒方法效果比较790 人次已浏览

    刘义芹;王静;

    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有许多种,占各种疾病传播的首位[1]。空气消毒是净化病室空气、控制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2],有效地消毒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减少因空气污染所致医院内感染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虽然,目前物理和化学的消毒方法肯定,但对人们有不同的副作用,且消毒时影响操作。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因患者均是危重者,传统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法对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不便。为了降低医院内感染率,2011年6月~2012年2月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采用香薷、桂枝、连翘、公丁香4味中药煮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并与传统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为研究对象,室内面积60m2,温度为20~22℃,相对湿度50%~65%。每周进行2次试验,定时进行空气消毒,重复观察30次。每周一为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设为对照组;每周四为中药煮沸熏蒸空气消毒,设为观察组。两种方法消毒前病房菌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消毒方法消毒前地面及桌面均用0.02%84消毒液擦拭消毒,开窗通风30min后即关闭

    摘要[ PDF 0.0 KB ] ( 304 ) 2013 ,1 (12): 56-58

  • 延续护理对带T管出院患者知识掌握和遵医行为的影响881 人次已浏览

    陈亚王静虞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带T管出院患者知识掌握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按出院时间先后次序,将因胆道疾病放置T管引流的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出院前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和定期复诊。了解患者知识掌握、遵医行为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延续护理可提高带T管出院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对医嘱的执行程度和满意度。

    摘要[ PDF 0.0 KB ] ( 401 ) 2014 ,10 (13): 47-50

  • 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999 人次已浏览

    刘予玲;王静;杨磊

    目的 调查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士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对23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岗位胜任力总分为(262.31±44.91)分,年龄、第一学历、医院等级均是影响护士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P< 0.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年龄、学历、所在医院等级为护士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职业发展规划.在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同时,重视对工作在一级医院、低学历、年轻护士的培养,以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岗位胜任力.

    摘要[ PDF 0.0 KB ] ( 329 ) 2015 ,3 (14): 8-11

  • 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心肌梗死的护理1032 人次已浏览

    宁新;邹晓燕;田雅文;王雪;张颖;程宠;王静;杜玲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种克隆性造血异常的恶性疾病,发病年龄大,治疗困难.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NST)是治疗MDS的有效手段,可显著减轻细胞毒药物强度而加强受者的免疫抑制,明显拓宽移植的适应症[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病死率极高,其中休克患者病死率高达80%[2].

    摘要[ PDF 0.0 KB ] ( 265 ) 2015 ,3 (14): 82-84

  • 叙事护理的抖音健康教育提高下肢静脉溃疡压力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228 人次已浏览

    陈慧廷,王静

    目的探讨基于叙事护理的抖音健康教育在提高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压力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至9月本院伤口门诊收治的下肢静脉溃疡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试验组患者实施基于叙事护理的抖音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治疗的依从性、压力治疗认知情况和创面缩小率。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患者压力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压力治疗认知情况和面积缩小率试验组较对照组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叙事护理的抖音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压力治疗的依从性,加速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45 ) 2020 ,12 (19): 35-39

  • 一种新型ICU约束用具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151 人次已浏览

    王静,李黎明,窦东梅,张莹,景梦娟,邢焕民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ICU约束用具,探索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入住河南省某三甲医院综合ICU并需使用身体约束的患者196例。本研究采用非同期对照设计,1月至6月入住综合ICU的98例患者设为常规组,7月至12月入住综合ICU的9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常规组患者使用传统约束具实施身体约束,观察组使用新型ICU约束用具实施约束。以约束具松脱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评价指标,评价新型ICU约束用具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约束具松脱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以及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型ICU约束用具在降低约束具松脱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摘要[ PDF 0.0 KB ] ( 56 ) 2021 ,12 (20): 64-69

  • 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417 人次已浏览

    王静 谢萍 张灿

    <正>扎根理论是对系统搜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归纳、浓缩提炼,进而形成暂时验证过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被认为是"今日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走在质性研究革命的最前沿"~[1]。扎根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社会学家BARNEY GLASER和ANSELM STRAUST于1967年提出~[2],最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护理学家将扎根理论引入护理专业,因其特殊的

    摘要[ PDF 958.0 KB ] ( 304 ) 2017 ,10 (16): 72-7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