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临终高龄患者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111 人次已浏览
胡秋香;杨梦;赖晓娟;黄燕梅;
摘要[ PDF 1.0 KB ] ( 182 ) 2023 ,10 (22): 81-85
-
FOCUS-PDCA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防治中的应用261 人次已浏览
李水仙;刘婉弟;杨娟;莫锦玲;邱良枝;
目的 探讨焦点循环管理法(FOCUS-PDCA)[包括发现问题(find,F)、组织(organize,O)、澄清(clarify,C)、理解(understand,U)、选择(select,S)、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执行(act,A)]模式防治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院内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的效果,以期降低IAD发生率。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EICU的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16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12月收治的197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FOCUS-PDCA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IAD发生率、护士知信行得分、医护沟通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研究。开展FOCUS-PDCA模式后,IAD发生率由实施前(对照组)的10.06%下降到实施后(试验组)1.52%,护士IAD知识、行为得分由实施前(对照组)的(36.07±3.98)分、(16.56±2.15)分提高至实施后(试验组)(38.59±3.72)分、(18.07±1.66)分,医护沟通满意度由实施前(对照组)的(25.15±5.21)分提高至实施后(试验组)(30.67±5.8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FOCUS-PDCA模式可降低EICU院内IAD的发生率,提高护士IAD护理知识及行为,改善医护沟通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最终增加患者临床获益。
摘要[ PDF 1.0 KB ] ( 154 ) 2024 ,6 (23): 29-36
-
基于优势视角理论下急诊科护士抗逆体验的质性研究1341 人次已浏览
张朋佳,韩鹏,姜金霞,凌之莹,邓珊,顾瑞莲
目的 探讨基于优势视角理论下急诊科护士抗逆体验的真实感受,为提升急诊护士抗逆力及应对急救工作挑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了急诊科护士抗逆力的5个主题:逆境掌控感、自我重塑、击穿惯性、具备反脆弱力和内心驱动力。结论 多种因素与急诊科护士抗逆体验的发生发展过程存在着相关性,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急诊科护士的抗逆体验,提供多维度的支持策略,强化急诊团队变革型领导关系,提升急诊护士抗逆力,从而稳定急诊护理队伍。
摘要[ PDF 0.0 KB ] ( 636 ) 2023 ,1 (22): 47-51
-
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1982 人次已浏览
李林芳,李小勤,邱兰峰,胡化刚
目的调查影响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以期为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于苏州大学某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在急诊的预后(是否死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分配70%为建模组(3737例),30%为验证组(1601例)。将建模组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筛选影响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SpO2)、AVPU评分[即A (alert)为意识清醒、V (responds to voice)为对声音有反应、P (responds to pain)为对疼痛有反应、U(unrespondsive)为无反应]、入院方式等8项是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独立危险因素对应的危险积分值构建急诊危重患者预后快速评分工具,形成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863,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Youden指数为0.585,敏感度为0.810,特异度为0.775,实际应用正确性为80.5%,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及鉴别效能。结论基于影响急诊危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有利于尽早识别有死亡风险的急诊危重患者,为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并及时对有死亡风险急诊危重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提供指导。
摘要[ PDF 0.0 KB ] ( 829 ) 2023 ,1 (22): 1-8
-
2010年—2020年国内外急诊护理研究热点与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302 人次已浏览
何静静,黄萍,周田田
目的分析比较2010年—2020年国内外急诊护理发展趋势及热点,明确我国急诊护理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为我国未来急诊护理研究主题与方向提供思路。方法分别在WOS核心合集与CNKI数据库检索国内外核心护理期刊中主题为急诊的所有文献,使用CiteSpace5.7.R1软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共被引图谱。结果我国急诊护理核心期刊发文量自2015年以来缓慢下降;我国急诊护理发文量虽位于国际前列,但较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差距较大;国内急诊护理研究较为关注具体疾病,国际急诊护理研究注重研究对象的感知与体验;国际急诊护理研究趋势为急诊科工作环境、危重病情的识别与干预、急诊特殊人群护理、灾害护理等方向。结论与国际急诊护理研究相比,我国急诊护理研究主题较为局限,未来可以借鉴国际护理研究的新兴主题与趋势,不断拓展急诊护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摘要[ PDF 0.0 KB ] ( 171 ) 2021 ,5 (20): 34-39
-
手术室模拟急诊心包填塞情景应急演练的效果分析287 人次已浏览
李文姬,龚凤球,余小曼,曾庆兵
目的探讨手术室模拟急诊心包填塞情景应急演练的效果,提高各学科医护人员的应急协助能力及专科理论知识及技能。方法 2019年10月手术室联合麻醉科、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科等医护人员组成手术室模拟急诊心包填塞情景应急演练小组,共14人,制定剧本模拟接诊心包填塞急诊手术情景应急案例演练,并对演练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与完善的方案。演练前后比较手术室护士理论、技能考核成绩,了解14名参演人员以及17名观摩护士对应急演练的满意度。结果演练前后手术室护士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演练后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演练前。演练后各专科医务人员(包括参演以及观摩人员)对急诊心包填塞应急情景演练的满意度均在83.87%以上。结论情景模拟应急演练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掌握急诊心包填塞病人手术护理和心肺脑复苏的理论知识、急救技能以及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提高医护团队协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207 ) 2020 ,8 (19): 55-60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学科共管模式在急诊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284 人次已浏览
李嫚,田蓓,王爱丽,李东红,李忠哲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多学科共管模式在急诊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2月在本院急诊住院手术的37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护理;将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急诊住院手术的40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试验组,采用ERAS理念下多学科共管模式治疗护理程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的时间,48h内手术的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的时间,48h内手术的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入院到手术的时间短于对照组,48h内手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ERAS理念下多学科共管模式治疗护理,可提高48h手术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摘要[ PDF 0.0 KB ] ( 159 ) 2020 ,5 (19): 42-47
-
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在急诊科护生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305 人次已浏览
叶菀,艾美花,王俊蕊,林一秀,孙建玲
目的探讨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nursing-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 Nursing-Mini-CEX)在急诊科护生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生72人,共12个实习批次,每批次6人,实习前应用SPSS 21.0软件将12个实习批次分别随机分配一个数字,将随机数进行排序,前6位对应的批次为对照组,后6位对应的批次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Nursing-MiniCEX进行操作技能的教学,两组护生急诊科实习时间均为4周。于实习第4周对两组护生操作进行考核和测评其人文关怀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操作考核成绩(90.56±1.75)分高于对照组(85.39±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1, P<0.001)。观察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175.72±15.47)分高于对照组(168.08±1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9, P=0.030)。结论将Nursing-Mini-CEX应用于急诊科护生护理技能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人文关怀能力。
摘要[ PDF 0.0 KB ] ( 163 ) 2020 ,2 (19): 50-54
-
心理脱离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427 人次已浏览
张国文,李惠萍,宋瑰琦,张小红,陈娟娟
目的探讨心理脱离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提供新思路。方法 2019年1月—3月对安徽省20所公立医院284名急诊科护士以心理脱离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工作投入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23.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徽省急诊科护士心理脱离、情绪劳动、工作投入水平并探讨三者间关系。结果急诊科护士心理脱离、情绪劳动、工作投入得分分别为(7.98±3.19)分、(53.05±11.30)分、(62.62±19.30)分。心理脱离、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三者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良好,心理脱离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β=0.054)。结论情绪劳动中的深层扮演与情绪表达要求维度和心理脱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水平,心理脱离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中起部分中介效应。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情绪劳动培训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心理脱离水平,以促进其工作投入。
摘要[ PDF 0.0 KB ] ( 189 ) 2020 ,1 (19): 13-17
-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国内急诊患者转运中的应用现状398 人次已浏览
金燕 陆佳韵 曾海燕 朱秀娟
<正>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ation of Healthcare Orangnizations, JCAHO)分析发现,60%医疗纠纷是由于沟通障碍导致的[1]。JCAHO从2006年开始,在患者安全目标中指出,需要有标准的交流沟通来提高医护有效的交接[2]。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situation,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 SBAR)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化的沟通方式,可有效提高交接质量,减少或消除交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
摘要[ PDF 4831.0 KB ] ( 199 ) 2019 ,4 (18):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