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感知与抑郁在克罗恩病患者D型人格与生活质量间的链式中介效应333 人次已浏览
马卓;邓小红;胡爱玲;
目的 探究压力感知与抑郁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D型人格与生活质量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诊的270例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知觉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PHQ-9)、D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DS-14)、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22-item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IBDQOL-22)以及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克罗恩病患者压力感知、抑郁、D型人格以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MPLUS 8.0软件建立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并用Bootstrap法的置信区间验证中介效应模型。结果 269例患者完成研究。IBDQOL总分为(82.7±13.7)分,PHQ-9总分为3.0(1.0~7.0)分;PSS总分为(24.4±7.5)分;DS-14中的消极情感维度得分为(10.3±5.9)分,社交抑制维度得分为(11.6±5.5)分;117例(43.5%)克罗恩病患者为D型人格。结构方程模型显示,D型人格对生活质量的直接效应不显著(效应量为0.034,95%CI为(-0.130~0.206)),压力感知和抑郁在D型人格和生活质量间的间接效应显著,总间接效应量为-0.307,95%CI为(-0.423~-0.207),链式中介效应量为-0.048,95%CI为(-0.079~-0.016),占总间接效应的15.6%。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生活质量处于中上水平,压力感知与抑郁在克罗恩病患者D型人格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应关注D型人格患者,可通过对压力感知和抑郁情绪的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 PDF 1.0 KB ] ( 234 ) 2024 ,7 (23): 1-9
-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依赖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85 人次已浏览
王根群;张利峰;龙颖妮;罗义;詹白雪;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依赖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患者依赖水平,减轻照顾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康复治疗部及某社区康复中心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210例,以ICF理论模式为框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依赖量表(care dedendency scale,CDS)、简版老年抑郁量表(short form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1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完成研究。患者护理依赖总分为(53.3±12.1)分,依赖发生率为8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身体锻炼、肢体活动障碍、吞咽障碍、语言障碍、抑郁、社会支持是护理依赖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护理依赖总变异的62.5%。结论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依赖发生率高,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高龄,肢体活动、吞咽、语言障碍,抑郁,社会支持水平更低的患者,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依赖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
摘要[ PDF 1.0 KB ] ( 331 ) 2023 ,6 (22): 30-37
-
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质量现状、其影响因素及对策80 人次已浏览
张银平;程丽;
目的 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州市某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214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照护质量量表(family caregiver consequences inventory,FCCI)、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量表(family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FCTI)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210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家庭照顾者完成研究。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质量总分为(48.9±3.9)分;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越强、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配偶或子女/儿媳女婿为照顾者的家庭其家庭照护质量越高(均P<0.05)。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质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影响其家庭照护质量,护理人员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提高其家庭照护质量。
摘要[ PDF 1.0 KB ] ( 40 ) 2023 ,3 (22): 1-7
-
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健康信念和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454 人次已浏览
王霄,胡采霞,张小培,陈捷晗,邓诚松,万丽红
目的 调查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健康信念和卒中后抑郁水平,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简表(short form health belief model scale,SF-HBM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188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健康信念和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关系。结果 患者的健康信念得分为(4.06±0.36)分。卒中后抑郁得分为(36.20±7.60)分,34.6%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健康信念和卒中后抑郁呈负相关(r=-0.234,P<0.05)。结论 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有助于降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摘要[ PDF 0.0 KB ] ( 164 ) 2022 ,11 (21): 8-13
-
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453 人次已浏览
邓涛,陈妙盈,黄宝琴,冯永申,刘劭菲,张利峰
目的 调查初诊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选取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童行为中心就诊的288名初诊孤独症儿童父母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比奇中心家庭生活质量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父母育儿胜任感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结果 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总分(86.08±15.42)分。采取不同应对倾向的儿童父母其家庭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存在差异,积极应对方式家长的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更高(P<0.01);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总分与育儿胜任感、社会支持分别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育儿胜任感、社会支持是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增强父母的育儿胜任感,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38 ) 2022 ,9 (50): 19-27
-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支持性照顾需求与症状困扰的调查分析374 人次已浏览
叶香婷,郑美春,覃惠英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与症状困扰的现状,并探讨其相互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支持性照顾需求简明问卷(supportive care need survey short form,SCNS-SF34)及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胃肠道肿瘤特异性模块(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gastrointestinal cancer,MDASI-GI)对175例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与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困扰程度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支持性照顾需求总分为(87.75±17.34)分,得分最高的为生理与日常生活需求维度,均分为(2.83±0.79)分。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总分为20.00(12.00,32.00)分,发生率最高的症状为疲乏(89.71%)。症状困扰程度总分为15.00(9.00,22.00)分,主要表现在工作(86.28%)、情绪(84.57%)的困扰。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与症状严重程度(r=0.567,P<0.001)及症状困扰程度(r=0.651,P<0.001)呈正相关。结论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普遍存在未满足的支持性照顾需求,主要表现为生理与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患者术后存在多种症状,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患者症状及困扰程度越高,其支持性照顾需求水平越高。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症状管理评估与实施针对性干预,以满足患者需求。
摘要[ PDF 0.0 KB ] ( 114 ) 2022 ,1 (21): 14-20
-
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中的应用179 人次已浏览
陈利芬,冯海茹,李雅清,黎锦燕,柯彩霞,陈玉英
目的 了解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主线,本院护理病例库为依托,构建OSCE方案,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体格检查、护患沟通技巧、护理评估、护理病例书写6个考站,对224名护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成绩、难度和区分度,并调查护生与教师对考核模式的评价情况。结果 护生OSCE平均成绩为(71.75±3.60)分,呈正态分布(W=0.996,P>0.05)。平均难度为0.70,平均区分度为0.34。护生对OSCE平均满意度为89.96%;24名考官对OSCE平均满意度为93.18%。结论 OSCE能够较为全面地评价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摘要[ PDF 0.0 KB ] ( 121 ) 2021 ,12 (20): 39-43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与护士在其管理中的职责210 人次已浏览
杨丽敏,姜月,覃惠英
<正>2018年全球癌症数据显示[1],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恶性肿瘤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85%[2]。NSCLC主要采用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等手段治疗,但总体疗效仍难以令人满意。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约30%患者被诊断时已为晚期肺癌[3],丧失手术机会且存活率不高。研究显示[4],无法手术的晚期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
摘要[ PDF 0.0 KB ] ( 104 ) 2021 ,11 (20): 80-86
-
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在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进展430 人次已浏览
杨霞,于红静,潘泽林,于婷婷,覃湘君,吴文琤,陈利芬
<正>ICU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指“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发展的、无法用危重症疾病以外的其他原因进行解释的、以广泛性肢体乏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据报道[2],重症监护病房ICU-AW的发生率在50%~100%,尤其是脓毒血症患者,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疾病患者。然而,目前仍无针对ICU-AW的有效药物治疗[3]。一旦临床出现ICU-AW,将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导致病死率和致残率增加,
摘要[ PDF 0.0 KB ] ( 81 ) 2021 ,11 (20): 63-68
-
ICU肺癌术后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现况研究165 人次已浏览
侯兵兵,钟梅,孙仲文,颜君
目的探讨ICU肺癌术后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160例肺癌术后ICU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肺癌术后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68.22±12.13)分;疾病不确定感4个维度中,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最高;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状态焦虑得分呈正相关,其中疾病不确定感的复杂性维度得分与主观支持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家属的状态焦虑和年龄是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ICU肺癌术后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较严重,其状态焦虑得分越高,疾病不确定感则越高。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要关注ICU肺癌术后患者,还应当重视其年龄大和焦虑严重的患者家属,明确患者家属的需求,及时与家属沟通,从而降低家属疾病不确定感。
摘要[ PDF 0.0 KB ] ( 99 ) 2021 ,10 (20):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