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L联合RBL在本科护生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191 人次已浏览
陈小俊;龚凤球;罗桂元;谢丽洪;王萍;欧阳秋怡;黄桂兰;李娜;廖淑芬;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联合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在提高本科实习护生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在广州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的114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实施TBL联合RBL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本科护生的循证实践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比较护生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结果。结果 实习前后观察组的循证实践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差值高于对照组(t=35.108、35.897,均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习后观察组效果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t=17.580,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TBL联合R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本科护生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生对教学模式效果评价结果,培养优秀的临床实用型循证护理人才。
摘要[ PDF 1.0 KB ] ( 158 ) 2024 ,9 (23): 50-55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气道廓清治疗的循证护理实践118 人次已浏览
胡梦阳;黄海燕;吴小杰;尤婷;吴为;李菠;郝彬;米元元;
目的 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最佳证据向临床实践转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总结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的最佳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分析和专业判断,按照审查指标的可操作、可测量、可理解原则,制定11条审查指标进行临床基线审查,依据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构建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的变革策略并实施;选取2022年9月—12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72例住院患者及所在科室3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9月—10月为循证护理实践前期(36例患者、30名护理人员,采用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常规护理方法),2022年11月—12月为循证护理实践后期(36例患者、30名护理人员,采用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循证护理实践)。比较循证护理实践前后ICU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护理人员气道廓清知识认知水平及审查指标执行率。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研究。实施循证护理实践后,ICU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从(4.94±1.66)分降至(4.14±1.68)分;护理人员气道廓清治疗知识问卷得分从(49.17±9.38)分提升至(82.17±10.56)分;循证护理实践前11条审查指标执行率在0~80.00%范围,循证护理实践后11条审查指标执行率在96.67%~100.00%,循证护理实践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ICU患者气道廓清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实践,可降低ICU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提高护理人员气道廓清知识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 PDF 1.0 KB ] ( 475 ) 2023 ,12 (22): 1-8
-
个案管理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方案的实践94 人次已浏览
孔凡美;高坤范;鲍建丽;陈鑫;刘慧松;
目的 构建个案管理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营养学指标、炎症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6月本院收治的51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51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干预时间7d。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耐受性、营养指标和炎性指标。结果 对照组1例患者因病情变化退出,观察组1例患者因转院资料不全而退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C反应蛋白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个案管理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肠内营养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行肠内营养的营养学指标与炎症指标。
摘要[ PDF 1.0 KB ] ( 135 ) 2023 ,11 (22): 43-49
-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90 人次已浏览
杨志娟;唐永艳;马亮;卢鸿;余贺杲;
目的 分析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习的本科护生53名设为对照组,实施导师制的传统教学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习的本科护生48名设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角色扮演、模拟教学、访谈及体验感悟四位一体的社区护理教学模式,两组分别有2批护生,每批护生约24~27名,每批护生实习2w。实习前后对护生理论、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实习后了解两组护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结果 实习前两组护生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试验组护生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提升护理技能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习主动性及社区护理知识储备量评价方面,试验组护生满意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四位一体社区护理教学模式可提高本科护生社区护理理论知识水平与护理操作能力,同时该模式也得到护生的认可。
摘要[ PDF 1.0 KB ] ( 58 ) 2023 ,9 (22): 85-89
-
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实践131 人次已浏览
王文静;王宁;林红;郭远;林静;李冬妮;
目的 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的指南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估证据实施的效果。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临床循证医学数据库、护理循证数据库、临床问题循证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UpToDate,Embase,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和临床实践指南网站,获取最佳指南证据,以知识转化模式(knowledge to action framework,KTA)为理论框架,结合临床情景,筛选出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证据,并制定循证护理实践方案,于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重症监护室实施,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鼻肠管的使用率。结果 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由基线审查时的4.88%~68.42%提高到证据应用后的82.00%~100%,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由实践循证护理前的21.67‰下降为之后的2.76‰,鼻肠管的使用率由实施前的12.20%上升为之后的4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可规范护士的护理操作,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摘要[ PDF 1.0 KB ] ( 229 ) 2023 ,9 (22): 78-84
-
国内外高级实践护士角色引进及发展的范围综述219 人次已浏览
任秋平;李佳霏;李宏羽;袁玲雁;杨小玲;吴孟航;龚仁蓉;蒋艳;
目的 对国内外高级实践护士角色(advance practice nurse,APN)引进及发展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剖析该领域相关研究现状,为未来APN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范围综述方法学为框架,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 Med,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建库至2021年12月1日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检索和筛选,采用主题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主题归类。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产生4个主题,分别为APN角色引入的意义、APN角色引入计划及准备、APN角色引进模式和APN角色的发展。结论APN引进及发展应以角色证据为指导,目标为导向,确定利益相关者并让其参与和清晰理解角色,才能确保角色引入有效性、合法性和角色实践范围得到充分利用。
摘要[ PDF 1.0 KB ] ( 530 ) 2023 ,7 (22): 81-86
-
助产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的构建74 人次已浏览
申旭倩;高玉芳;宋蕾;袁美玲;杨瑞;纪姿彤;王龙龙;
目的 构建全面、细化的助产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助产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方法 以建构主义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条目的筛选。结果 选取从事助产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的27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两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4.38%和74.07%,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0和0.297(均P<0.001),构建了包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和三级指标76项的助产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构建科学、可靠的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可为助产方向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的遴选及内涵建设提供参考。
摘要[ PDF 1.0 KB ] ( 120 ) 2023 ,7 (22): 66-75
-
基于CIPP理论的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构建93 人次已浏览
方海云;沈曼璇;林哲欣;饶红英;黄巧;王颖敏;成守珍;陈妙虹;
目的 构建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为专科护理人才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培养、考核标准。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及对往届专科护士培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的CIPP理论初步构建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1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3和0.87。2轮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68和0.75(P<0.01)。最终构建的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包括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及总带教老师的遴选和岗前培训的背景评价;理论教学师资及临床实践师资条件的输入评价;教师预讲效果评价、学生评价及专家评价3部分组成的过程评价;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操作的考核及培训满意度的成果评价。结论 基于CIPP理论构建的高级实践护士培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专科护理人才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培养、考核标准,有利于专科护士教学培训质量水平的提高。
摘要[ PDF 1.0 KB ] ( 67 ) 2023 ,5 (22): 57-63
-
我国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服务实践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119 人次已浏览
姚瑞山;陈园园;万佳;胡德英;代艺;方云;
目的 分析归纳我国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服务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完善安宁疗护临床服务、解决临床实践困境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CINAHL,ProQues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2年10月收录的关于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服务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7)评价文献及汇集性Meta整合方法整合研究结果。结果 共纳入文献16篇,提炼出52个结果,形成8个类别,汇总成3个整合结果:患者和家属安宁疗护服务需求,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服务胜任力,阻碍安宁疗护服务临床实践的因素。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安宁疗护服务面临诸多困扰,需增强服务核心能力并合理调适负面影响,以准确识别与满足患者及家属个体化需求。同时政策与医疗卫生机构需从多方面加强支持,促进安宁疗护服务临床实践的发展。
摘要[ PDF 1.0 KB ] ( 46 ) 2023 ,4 (22): 71-79
-
三角选题法在人文护理研究选题中的应用与实践885 人次已浏览
张子晴,程瑜,龚霓
目的 探讨三角选题法在人文护理研究选题中的应用与实践,为护理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选题中提供借鉴。方法整理团队过往几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三角选题法框架,结合研究论文概述三角选题法的应用与实践。结果 三角选题法是由现实背景出发,以解决现实难题作为研究的核心,包括现实背景、现实难题、研究问题3个环节。结论 通过三角选题法,能够有效降低选题困难,避免选题脱离实际等问题,是护理科研可行有效的选题方法。
摘要[ PDF 0.0 KB ] ( 533 ) 2023 ,1 (22): 81-84